实施标准化考试推动规范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实施标准化考试推动规范化教学

姜新峰

姜新峰(宿州卫生学校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卫生行业实行执业准入制度,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负责考试的组织与管理,考试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并通过计算机批阅试卷,这种考试类型被称作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的成绩通常作为卫生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标准化考试总体而言,其利远远大于弊。因此,实行标准化考试以来,对卫生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规范化教学

1标准化考试的背景

医学考试传统的考试题型主要有问答题,问答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等,主要测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但由于问答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等答题耗时长,受考试时间限制,试卷题量有限,而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小,不足以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同时,由于问答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都属于主观题的范畴,不同教师判题,所得分数差别大。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激增,这些题型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在考试试题题型上又增加了是非判断题、选择题,而是非判断与选择题均为客观题目,不同的教师判断同一试卷其分数差别很少,而且,题量增加明显,提高了试题对所学知识的覆盖面,更能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成绩。但不论是哪一种题目类型,早期都是由教师人工阅卷的,人工阅卷花费时间长,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随着计算机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批阅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变为现实,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的标准化考试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并渐渐地从国外传入国内,被绝大多数教育机构所使用,甚至高考也应用了标准化考试[1],至目前为止,不少行业的国家级准入考试全部采取了选择题的形式,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这样,试卷批阅速度快,且更加客观,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考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考试的产生与应用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测试、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对教学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2标准化考试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2]

2.1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阅试卷工作的负担

以选择题作为标准化考试题目,采用计算机阅卷,速度快,效率高,教师不再需要亲自批阅试卷,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节约了教师批阅试卷的时间,而且计算机批阅试卷还可以对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并及时反馈考试结果,为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2.2标准化考试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考试题型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由于标准化考试全部采用以选择题作为考试题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要贴近标准化考试题目类型,而不能再简单地布置问答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等,促使教师在备课、授课、布置练习等过程中,就要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有针对性变成标准化考试的试题类型,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2.3标准化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的学习方法指导十分有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按照过去考题类型(名词、填空、问答等),往往依照教师的要求,按教科书的内容,把一些填空题、名词解释、问题的答案念到会背诵为止,然后,考试时再默写一遍。这样一种学习与考试过程,促使了学生重点掌握是什么,几乎很少有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或者说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念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一种学习和考试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标准化考试则不然,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模拟病人情景,考察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考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背诵现成的答案。

2.4标准化考试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标准化考试的试题通过计算机批阅试卷答题卡,并可以对每个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知识缺陷。对于正确率在90%以上的试题对应的知识点,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对于正确率不足50%甚至更低的试题对应的知识点,授课教师自然要检查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标准化考试能及时发现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缺陷,并及时予以弥补。

2.5标准化考试对教学评比与教学管理的影响

标准化考试试题为客观题目,由计算机批阅,而不是像问答题或简答题那样的主观题,主观题判定时,不同的教师批阅试卷,学生的成绩差异很大,使教学评比的可信度受到质疑。由于利用计算机阅卷,速度快,考试结果往往当天就能出来,能及时进行教学评比,增加了教学评比的时效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人为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提高了教学评比的可信度。通过平行授课班级成绩的比较,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监测与评估,使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得到了提高。

3标准化考试对教育教学的不利影响[2]

3.1标准化考试组卷难度较大

标准化考试采用计算机批阅试卷,减轻了教师批阅试卷的负担,但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全部采用的是选择题,而不像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那样容易出题,组织试卷也比较简单。因此,对于教师依照知识点,用选择题的形式出题组织试卷而言,难度增加了,也会增加教师出题组卷的时间,但相对于传统试题批阅试卷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来说,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与不再批阅试卷减少的时间相比,增加这一点时间也十分值得,而且,一旦组建了试题库,几乎是一劳永逸的事,而不像批阅试卷那样,反反复复的考试,次次批阅试卷,每一位学生的试卷都要逐一批阅。

3.2标准化考试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封闭式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必须来自备选答案中的某一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利,不适合考察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但近年来,选择题增加了A2型、A3型试题的比重,设计了以病人为情景的小病历的形式,在以病人为情景的范围内,有利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3.3标准化考试增加了监考的难度

考试时,教师监考与学生可能作弊是教育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对矛盾。标准化考试试题的答案大多是在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一。因此,在考场上学生传递答案易于实现,尤其是现代化的通信联络工具,如手机互发短信,很容易出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传递答案信息的情况。因此,就增加了教师临考的难度,例如,考场上监考教师稍不注意,只需片刻时间,学生就能传递多个题目的答案信息,故增加了监考的难度。

4实施标准化考试,推动规范化教学[3]

4.1标准化考试有利于教考分离的实现

标准化考试的试题全部是客观题,一旦组建试题库以后,利用考试软件管理系统,可以由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机设定条件,随机抽题组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减少人为因素对教学评价的影响,促进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4.2标准化考试使考试反馈更加及时有效

标准化考试由于实行计算机阅卷,试卷批阅速度快,批阅试卷正确率高,尤其是阶段测试、期中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及时反馈考试结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教”的问题或“学”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4.3标准化考试使教学研究更加容易实现

由于计算机阅卷并有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功能,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考试测评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客观、公正,节省了教师教学研究时批阅试卷的时间,因此,对于教学研究更加容易实现。

4.4标准化考试有利于缩短学校教学与医院实习的距离

在卫生职业教育中,从2011年度开始,由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试题改革,标准化试题增加了A2型、A3型考试题目的比重,而A2型、A3型考试题目主要是模拟住院病人情景,考察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这种题型,使学生对病人情景十分熟悉,有针对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大大缩短了学校教学与医院临床实习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韩家勋.中国高考从传统走向现代[J],考试研究,2009,5(4):30-41.

[2]张正彬,喻任银,刁路明,奈峰.浅析标准化考试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教育,1999,1(3):82-83.

[3]范卓文.实施标准化考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