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中之画,品画中之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赏诗中之画,品画中之诗

龚树华

(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广安638015)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王维早年就信奉佛教,因而在被贬济州司库参军时即萌生了隐居思想。与王维思想变化轨迹相一致的是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佛教思想对王维的深刻影响,也从另一方面造就了他观察事物、体味生活的沉静和超然,加之他在书画音乐方面的较高造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点染了更多幻化和唯美的艺术风格。苏轼盛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就是这样一首饱蕴着诗情画意的佳作。

首联交代了出使目的和经过的地方,虽然起笔平淡,但失意的情绪已初露端倪,这种情绪可以从“单车”两字中见出。而“车过居延”,既是交代地点,又是为下面具体写景作铺垫。

颔联描绘了塞外的景色,意蕴丰富。它紧承第一句,说自己深入边塞地区,有如随风飘去的蓬草,又像归去的大雁进入北方的天空,画面清新。句中“征蓬”和“归雁”的比喻很确切,既写出了诗人单车独骑深入塞地的形象,也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劲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画面美丽生动。试想,那茫茫天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峰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去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一个“长”字写出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属联以事作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在燕然前线,并以此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诗歌至此自然完结,但又似了未了,余味无穷。

综观全诗,《使至塞上》细致而逼真地描写出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限的大漠上挺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所有这些,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在如诗的画中,在如画的诗中,身心愉悦,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