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0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00例疗效分析

陈超

陈超(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四肢关节内骨折100例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0患者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优86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对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关节内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84-01

关节内骨折是指骨连续性的中断累及关节囊内,可累及或不累及关节软骨面,在诊断和处理上的要求要高于骨干骨折,其解剖连续性的恢复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重建关节面的平滑完整无疑是评价关节内骨折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我院2007年3月-2012年12月对四肢关节内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10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病例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0-62岁。其中肱骨髁部骨折16例,尺骨鹰嘴骨折16例,桡骨远端骨折4例,胫骨髁间骨折8例,胫骨结节骨折2例,踝关节骨折26例,骨折均为新鲜骨折;病程3h~9d,平均2d。所采用的可吸收螺钉为国产的“Dikfix”,形状为全螺纹螺钉和拉力螺钉。

1.2手术方法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恰当的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力争解剖复位,克氏针或巾钳临时固定,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螺钉2-3枚,垂直于骨折线固定。对必须经过关节面固定的骨折,用埋头器将螺帽置于关节软骨下骨质内。术后予石膏托或骨科专用各相应部位临时固定套固定4~6周,逐步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骨折断端是否复位和再移位,关节面是否光整,骨折是否愈合,关节功能是否基本恢复,关节活动时是否有疼痛感。着重以患者伤肢局部功能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价标准[1]。优:能参加日常生活和工作,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X线片示骨折愈合,无创伤性骨关节炎改变;良:能参加日常生活和工作。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轻微疼痛,X线片示骨折愈合,无创伤性骨关节炎政变;可:能参加日常生活和工作,关节功能障碍,较疼痛,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关节轻度退变;差:影响日常生活和丁作,关节功能明显障碍,疼痛较剧,X线片示骨折未愈合,骨关节严重退变。结果疗效优86例,良11例,可3例。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感染现象。

3讨论

任何一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目标都是:保留关节的活动性,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表面的光整性和轴向力线,减轻关节疼痛,防止术后创伤性关节病[2]。但关节面的广泛粉碎性骨折,其连续性的恢复常难以达到,创伤性关节病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本身相关,主要是由于无法解剖重建关节面的平滑以及关节软骨损伤自身的原因。有报道表明能够引起股骨骨折的冲击力足以导致关节软骨细胞的坏死和软骨裂开,全层软骨的撕裂如小于1cm通常不会引起关节炎。理论上认为在创伤当时的冲击力使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形成不可逆损伤,启动了一个创伤后关节病的级联放大反应。对于关节面被压缩的程度在多大范围内可以被接受,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多认为其范围在4—10mm之间。有超过20年的随访表明,骨折后关节表面残留的压缩程度和骨性关节炎的形成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当关节面的压缩和畸形达到一定程度后足以产生关节的不稳定或下肢力线的改变时,预示着有一个不良的预后[3]。

金属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直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材料。以往常用克氏针、金属螺钉、金属板钉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其最大的缺点是须二次取出。增加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骨折愈合后或是因为增加手术风险,或是因为加大手术刨伤,导致螺钉取出较为困难甚至无法取出,迫使骨科临床寻找一种可以免除二次手术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材料工程的飞速发展,可吸收螺钉应运而生,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4]。可吸收内固定物生物学特点如下:置入人体内24~48h开始膨胀,增强内固定物和骨质之间的牢固性;在人体内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剪切强度,生物相容性好,降解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毒副作用;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在人体内机械强度缓慢降低;初始强度保持时间16~24周,12~18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能够满足骨折的初始愈合要求,将机械固定逐渐转化为生物学固定;无需像金属内固定物一样再次手术取出,且不干扰影像学检查;无局部金属异物反应造成的不适及疼痛,减轻患者精神及肉体上的负担;具有一定弹性模量,与松质骨相当,力学强度是松质骨的20倍;允许微小活动,并避免金属内固定物带来的“应力遮挡”效应,有利于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可吸收螺钉固然有其诸多的优越性,但是其使用需要掌握好适应证:凡是骨折部位仅需用螺丝钉固定即可达到目的的,这类骨折均可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另外,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重度骨折疏松的患者,我们视其为禁忌证。

关节内骨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应用适当的方法力求解剖复位,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以保证内固定牢靠。术后辅以适当的外固定和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11(31)63-64

[2]吴静炯,陈谏,王晓平.可吸收螺钉(棒)治疗青少年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04,7(1):106—107.

[3]杨宝利,贾熙娜.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骨折26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7,30(6)40—41

[4]s.TerryCanale[美].卢氏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