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谈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

任德新

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营林管理处165000

摘要:本文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多年来的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提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从种子选择、催芽、土壤消毒、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详述了提高成活率的各项技术措施。

关键词: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

西伯利亚红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对于改善大兴安岭林区树种单一的状况,丰富树种多样性以及改善林产品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引种培育技术的逐渐成熟,推广和发展种苗培育,为造林和绿化工作提供品质优良、质高量足的种苗支持已成为可能。

1影响成苗率的主要因素

1.1质量

种粒均匀饱满、新鲜,具有典型的松香味,种仁丰满有弹性,种胚发育良好。

1.2催芽方法

适宜湿度为40%,温度分为0—5℃和18—25℃两个阶段。

1.3管理

在整个育苗阶段中,合理密度,消毒施肥,适时浇水、除草,防病、防寒等诸多因素对成苗率影响很大。

2催芽

2.1准备工作

(1)检斤。测量本批种子重量;(2)抽样。样品重量不应小于500克。一部分留样种,另一部分用于播种品质检验;(3)检验。确定种子是否新鲜、成熟,测定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4)净种。挑出种壳、杂草、石粒以及破损霉变种子;(5)复检。检测净种后纯净种子重量,确定种子净度。

2.2催芽

变温混沙窖藏法:(1)浸种。浸入25℃左右的清水,一般浸泡72小时,适时换水。根据内种皮和胚乳的变化确定捞种时间,捞除上浮种子;(2)消毒。0.5%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小时;(3)清洗。及时捞出种子,用流水冲洗干净,或过两遍清水;(4)药浸。吲丁奈乙酸、生根粉、赤霉酸等催芽药物按说明使用;(5)混沙:混入2倍体积的干净河沙(大批量生产时也可采用1:1体积比),混匀,用细眼喷壶补水至湿度合适(种子周围不见水膜,种沙体积比在1:2至1:3之间时手握种沙略成形)。若胚乳含水量大种沙湿度应稍小些;(6)高温处理。在18—25℃室内催芽,白天每2小时翻一次,适当通风;夜间每4小时翻一次。翻匀翻到。种沙湿度不足时用细眼喷壶适时适量均匀补水。当种胚变黄的比率达到60%时,将种沙移至10—15℃处,2天后再移至5—10℃处,再过1天即可入窖;(7)低温处理。低温窖藏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出苗率。种子窖温度应保持在-4℃至2℃之间。种子窖使用前可用百菌清烟剂烟熏消毒。入窖后种沙袋之间尽量留空,单层摆放在架子上。春季,在窖温达到0℃时,种子窖入冰块降温,冰块放置在种沙袋上方和两侧。4、5月份,晚间气温仍在零下,也可夜间开窖门降温;(8)再次高温处理。根据第一次高温催芽种子情况,在播种前3—7天,将种子从窖内取出,放置在20—25℃温室内再次高温催芽,当发芽粒明显增多时即可播种。

3播种

3.1整地:去秋上冻前机械翻地,全部翻到,翻地深度30cm左右;今春解冻后机械耙地,达到耙平耙碎的目的。清除翻耙出的树根、石块等杂物。

3.2做床:机械做床,一般均提前二十多天第一遍做床、碎土修床,将床面修平,修直。

3.3土壤消毒及施底肥:施入敌磺钠、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消毒,施入二铵和硫酸钾做底肥,选择无风天气一起施入,撒施均匀。硫酸亚铁以溶液形式打药车喷施分布均匀连续,消毒效果更好。

3.4二次做床:于施完肥、药后进行,防止起风将肥药混合料吹走。做床犁片将肥药混合料混入土壤中,再次人工修床,达到床面无1cm以上土块、无杂草杂物为准。

3.5播种:播种前将种沙湿度降至不粘可撒开的程度。确定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种沙施入量。一般情况下按种子干重计算,每亩地不超过250斤。采取人工播种框条播方式进行播种,尽量南北向床顺床播,东西向床可横床播,注意播幅距床帮5cm以上,以防止边缘苗木干旱或露根等现象。通常采取播种后先镇压再覆土方法。覆土材料选用育苗土即可,覆土要提前过筛,颗粒直径在0.2mm以下。覆土厚度要均匀,应在2cm左右,覆土薄不利于幼苗扎根及脱壳。

4田间管理

4.1浇水。根据苗木生长阶段、土温、现在和未来天气状况决定浇水量和浇水时段。出苗期原则为“小水勤浇”。播种苗白天床面花脸即浇水,一般傍晚和早晨时床土润而不湿即可。浇水尽量选择上午9—10点和下午14—15时两个时段。苗出齐后浇水原则为“大水透浇,见干见湿”,“见干”阶段土壤湿度亦不宜过低。弯脖期至初生叶期,一般年份是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要格外注意12:00-14:30这一高温时段,床面温度临近38℃即浇水降温,防日灼。进入8月份为促进木质化,提高抗逆性,停止浇水。换床苗新根出现前要勤浇水,保持根冠层土壤湿度在30%左右,即“润而不湿”;新根大量出现后即可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

4.2除草。总原则为“除早、除小,除了”。宜在播后出苗前施乙氧氟草醚土壤封闭除草,施药时间距出苗时间越近越好,出苗后35天内不能施用除草剂。施乙氧氟草醚前土壤要潮而不湿,施药后与雨水间隔至少4小时。人工除草时土壤不宜过干。除草后浇水,以密实土壤,促进受损的苗木根系恢复。苗圃常用除草剂有果尔、精喹禾灵、盖草灵等。

4.3病害防治。播种苗1周防1次,从基本出齐,大部分苗木进入弯脖期开始防病。换床苗10天防1次。立枯病主要防治药物有克枯星、百菌清、多菌灵等。苗木全部出土后,选择阴天撤去遮盖物,用1%多菌灵液或波尔多液均匀洒于苗木及床面上,渗至苗径根处,一般5天洒1次,连续3次可达防治立枯病的目的。波尔多液在洒后2小时要喷水浇苗防止药液伤苗;根腐病重在预防,整地时施入敌磺钠、五氯硝基苯、硫酸亚铁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硫酸亚铁100倍液均匀洒于播种床表面,渗透2cm,也可用碾碎的硫酸亚铁或敌克松等杀菌粉,在耙地前洒入土壤,以达杀菌消毒的目的。

4.4鸟害防治。鸟类啄食防除方法主要有汽枪射杀(乌鸦)、人工哄赶、安放假人、爆竹惊吓、驱鸟仪超声波赶除等。

4.5防寒。西伯利亚红松1年苗必须防寒。不防寒容易因生理干旱导致死亡。防寒在每年10月中旬末进行。由于西伯利亚红松幼苗比较脆,易折断,为了防止压伤幼苗和撤防寒时伤茎掉芽,多采取覆盖草帘再上炉灰的防寒方式。防寒时要注意床帮盖严盖实,以防止第二年春季边缘苗木生理干旱。5月中旬左右撤防寒,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撤炉灰,第二次于3—5天后进行,撤除草帘子,然后浇水。

参考文献:

[1]赵光仪等编著.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研究[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

[2]张德军.西伯利亚红松育苗技术「J」.农村科技,2009(4):97-97.

[3]韩贵杰.新林地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育苗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