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术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2

血栓抽吸术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杨建慧杨学凤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627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AST、LD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疗法;血栓抽吸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75岁,平均(67.5±3.4)岁,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4-54岁,平均(65.9±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及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后确诊。纳入标准:在急性期未行急诊PCI治疗患者;无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患者;血管直径≥3mm患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紊乱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h给予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300mg,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A1420205051),300mg,口服,术前30min,给予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90)5000u,静脉注射。对照组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运重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栓抽吸术,将6F指引导管至冠脉开口处,PTCA导丝通过病变处至血管远端,沿导丝送入Zeek血栓抽吸导管至血栓近端,尾端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反复抽吸,操作中防止血栓带入邻近血管内。结束抽吸后,在保持负压状态下抽出导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经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同对照组75.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察组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0%,同对照组20.00%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观察表明,该症主要为冠状动脉缺血缺氧造成,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中,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量,保护心肌细胞完整至关重要。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方法,其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该治疗方法通过经心脏导管技术[1-2],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进而对血流灌注进行改善,保障心肌血氧供给,防止出现心室重构。但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出现血栓脱落或者血栓负荷较重情况时,可导致心肌无复流现象发生,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使心肌灌注不能真正实现,同时可引发多种不良事件,使介入治疗安全性降低。

有研究指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加用血栓抽吸治疗。血栓抽吸装置可有效通过病变区域,且根据装置头端拥有的金属标记,可对靶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提高血栓吸出效果。有学者认为,在进行血栓抽吸术时,需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负压,包括装置退出过程中;同时抽吸顺序为由近及远,且为保障血栓彻底吸出,可进行>5次的反复抽吸。抽吸冲洗指引导管,防止碎屑及血栓在指引导管内出现。由于血栓抽吸术可对血栓进行有效清除,对远端栓塞进行有效阻止,避免无复流发生,因此,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采取血栓抽吸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较多学者也表示[3],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明显提升,患者存活率及远期预后均明显改善。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好(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但也有学者指出,如血栓抽吸术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改善,且使患者血管血流恢复,可不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血栓抽吸术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功能及预后,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东晖,金元哲,王琦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5):44-45.

[2]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等.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31-3632.

[3]华宁,唐发宽,唐雪正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对心肌再灌注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