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肖丽君

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邵阳市422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县报告的189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892例患儿中,2015年855例,占45.19%,2016年1037例,占54.81%,具体情况:①性别。718例为女孩,占37.95%,1174例为男孩,占62.05%;②发病年龄段。0-2岁组1483例,占78.38%;3-5岁组361例,占19.08%,6-10岁组47例,占2.48%;>10岁组1例,占0.05%;③发病季节。127例为1-3月,占6.71%,925例为4-6月,48.89%,757例为7-9月,占40.01%,83例为10-12月,占4.39%。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好发于1-5岁儿童,男性儿童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所以要加强预防控制,降低疾病传染率。

【关键词】预防、传染、小儿手足口病、控制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发病与感染肠道病毒有关,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口、足、手部出现水疱为主要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肿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因此,本文研究了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且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县报告的手足口病患儿18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15岁,平均(7.8±3.5)岁,入选标准:①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小水疱,且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善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病变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家属不愿意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3种方式,分别是居家治疗、住院隔离以及门诊留观,对于后两种患儿,在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儿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而对于居家治疗的患儿,则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点:①降温。对于体温>37.5°的患儿,应该及时行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沐浴、多喝水以及冰敷等,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儿药物治疗;②清洁口腔。饭前饭后,运用生理盐水对患儿进行漱口,由于一些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行漱口,则运用消毒棉签沾上生理盐水后清洁患儿口腔,使其保持清洁,预防口腔感染;③清洁皮肤。每天清洁患儿皮肤,穿柔软、舒适的内衣,定期对指甲进行修剪,对于皮肤破溃的患儿,还应该均匀涂抹药物。同时,皮疹早期,要运用炉甘石洗剂均匀涂抹患处,待疱疹破溃后,涂抹5%碘伏,保持干燥和清洁;④饮食护理。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太烫,以温凉食物为主,避免刺激口腔溃疡部位。

1.3统计学分析

由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果

2.1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本次研究的1892例患儿中,2015年855例,占45.19%,2016年1037例,占54.81%,并且在性别方面,718例为女孩,占37.95%,1174例为男孩,占62.05%。

2.2不同年龄段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

0-2岁组1483例,占78.38%;3-5岁组361例,占19.08%,6-10岁组47例,占2.48%;>10岁组1例,占0.05%。与其他年龄组相比,0-2岁组患儿的发病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

本次研究的1892例患儿中,127例为1-3月,占6.71%,925例为4-6月,48.89%,757例为7-9月,占40.01%,83例为10-12月,占4.39%。

表1小儿手足口病的年龄分布情况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2]。本次研究发现,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以下几点:①5岁以下患儿为高发人群;②与女孩相比,男孩具有较高的发病率;③4-9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所以,为了预防和控制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控制病原。因为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幼儿,相关部门要加强小儿集中地方如托管机构、幼儿园的监管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疾病的高发季节;②切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于各个时间和各个季节,再加上传播途径较广,包括病毒污染的水、病毒污染的食物、唾液中的病毒、咽喉分泌物以及飞沫等,并且与患儿亲密接触也会导致感染[3]。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小儿手足口病后,要及时隔离,彻底清洁和消毒患儿家中和学校物品,包括衣物、卫生用品、餐具、玩具以及各类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4];③保护易感人群。因为手足口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以及隐性感染比例大等特点。所有要加强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制作板报、发放宣传单以及播放视频等方式,普及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群众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提高[5];易感人群接种EV71灭活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男性儿童,并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所以要加强疾病宣传,做好防护措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志锦,王肖田,齐青松,黄方.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195-196.

[2]王文煌.探讨2014年灵石县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9):23-24.

[3]李标,蔡琳,蒋海青,谢锦尧.深圳市盐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04):262-265.

[4]李卫民.全面防控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中的预防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11):124-125.

[5]宋瑞芳.疾病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在小儿手足口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10(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