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事件与空间”——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黄国庆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建筑创作过程中功能房间布置与外部形态构思的割裂状态出发,分析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指出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一种对应关系。

关键词:伯纳德·屈米;事件;空间

引言

芝加哥学派的沙里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对功能主义建筑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形式追随功能”意味着建筑中主体部分的空间组合形式和房间位置安排必然依据于该类型建筑的功能关系图。功能关系图与建筑空间组织是一一对应的线性操作关系。

基于功能的建筑创作过程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递进式阶段:功能分析的房间布置阶段与形体创作的外部形态阶段。建筑师关注的重点更在于建筑本体和构图原则,追求形态构想实现。

一、伯纳德·屈米的“事件观”

伯纳德·屈米曾经批判功能主义,宣言“建筑不能离开行为,没有建筑离得开事件,没有建筑离得开谋划”。一定程度上说,带有归纳意味的事件说法可包容更多的功能需求,对空间也会产生更广泛的理解。

1.1事件的引入

“没有不进行活动的建筑,没有不发生事件的建筑,没有存在秩序的建筑。”

屈米事件观源于对20世纪60-7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他希望把建筑从中解放出来,将其提升到一种与数学或是其他科学相同的知识形式高度,人们可透过它对世界进行思考。

《空间与事件》一文,屈米认为建筑学中存在一种悖论,空间的概念(theconceptof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experienceofspace)彼此分裂,同时他暗示一种对应的可能性,即将空间的概念(theconceptofspace)和空间的体验(theexperienceofspace)置换为空间(space)与事件(event)。他认为,事件既包含传统使用的含义又特别强调了人的行为。事件的列表或事件的计划就构成任务书(program)[任务书,牛津词典定义为“为了达到目的而设置的一系列活动”,建筑任务书暗示功能需求但没有他们的关系和比例。同时事件/任务书的引入,意味着将人的行为引入建筑学的悖论中。屈米引入“暴力”的概念,“建筑物和人的关系就是一种暴力关系,身体在进入空间瞬间就是暴力的开始。”这是事件与功能空间的冲突,是随机行为和机械目的的冲突。“暴力”将行为引入建筑空间,即将事件引入建筑空间。

1.2事件和空间的关系

屈米认为事件和空间相互限定,不可分离。人的行为,打破几何体内在精密逻辑关系,建筑在这里成为行为的有机容器。但身体打破空间原有纯净的同时,空间同样限制身体,如狭窄的走廊规则随机的身体移动。屈米看来,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对应的关系。他反对在行为、事件与空间模式、功能与形式之间建立预设的、对应的等级性因果关系。

在《曼哈顿手稿》中,屈米认为“建筑不只是简单地关于空间和形式,也是关于事件、活动和空间中发生的一切。”在书中,他将建筑的功能和组织转为指导事件的发生或目击事件的发生,将建筑的用途、形式和社会价值分离,将人的行为和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即事件和空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起点。《手稿》试图对建筑提供一种全新解读,即将空间、活动、事件独立,站在新角度审视它们的关系,这样传统的元素分崩离析,从而建立新的关系。

屈米在对待空间和事件的关系中将其分为三类:无关、互惠和对立。无关是指一种使差异性消失的因素,该关系中的空间和事件相互独立。互惠则表现出空间和事件的互动影响,它们互相依赖,成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建筑师眼里的使用者需求决定所有的建筑细节和使用者态度。对立则存在于绝大多数的建筑学和城市中的复杂关系。

屈米遵循自己的理论,但纯粹理论仍需要借助手法才能转变为真实的建筑实体。他的实践作品反对从几何学形态出发设计立面或平面的传统设计方法,主张通过组织事件,使建筑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到组织社会活动上。空间的目的在于“诱发事件”。

如巴黎国家图书馆,建筑是一个规整的巨型立方体,内部环绕一条马蹄形的环路,这条环路组织各种人流及媒体和书籍等物流,当这条环路到达顶层构成一个环形,其屋顶演变为400米的标准跑道。跑道的基本思路是将运动和图书馆这两个不相容的功能并置,为读者参观者围绕跑道发生的行为和活动提供机会。

再如LeFresnoy艺术中心:为容纳新功能,同时保存旧空间,旧屋顶上加盖新顶棚,新旧屋顶之间产生一系列可使用的空间:坡道、楼梯、平台等连接不同高度和入口及功能空间,并触发事件。

屈米肯定了行为的重要作用,将事件引入建筑学,同时确切指出事件与空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结束语:“有一件事情是始终不变的,人。人的心智和人的热情,人的精神和人的内心。谈到建筑的话,那就是人的尺度始终没变。”——勒·柯布西耶。

整个人类建筑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反映并容纳个人和群体不断变化的生活。古典时期,平面与功能、空间,有一种线性的对应关系,平面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模式。现代建筑除了功能,还强调人的引入。静态的功能只是为建筑的使用提供潜在可能,建筑是人的行为和环境设施共同作用的物质表现和载体。

屈米批判现代主义建筑,主张“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将事件/任务书引入建筑设计,将人的行为引入空间的概念和空间的体验分裂的悖论中。同时屈米指出,事件与建筑空间不是因果关系,不是一种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B·Tschumi,“‘VIOLENCEOFARCHITECTURE’,”Deconstruction:AReader,2001

[2]B·Tschumi,ArchitectureandDisjunction:MITpress,1996

[3]B·Tschumi,“ilustratedIndex—ThemesFromManhattanTranscripts,”AAFiles,1983

[4]L·Martin,“Transpositions:OntheIntellectualOriginsofTschumi’sArchitecturalTheory”,Assemblage,P22-35,1990

[5]伯纳德·屈米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