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 2

浙江省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影响因素分析

邱刚

邱刚(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约我省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教育因素、训练学因素、营养因素和物质保障因素。

关键词: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影响因素

引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其中体能是完成技术和战术配合,全面发挥训练水平的基础和前提。高等院校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学生是其受教育的主体,源于高校又繁荣于高校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和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以其独有的魅力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身心。

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大学体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群众体育的普及。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开展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浙江省几所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探讨高校篮球队体能训练的科学合理性,为提高高校篮球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浙江省六所高等院校九十八名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球员八十八人,教练员十人。八所院校包括: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

2.2研究方法

2.2.1观察法:对近年来浙江省高校篮球队训练及比赛情况进行实地考查。

2.2.2访谈法:就本研究的可行性和统计指标等问题,走访咨询了所调查院校的相关领导、教练员及球员。

2.2.3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借阅,互联网检索等方式广泛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专著两部、期刊论文二十余篇。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科技教育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也是竞技体育永葆生机的源泉。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当前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关键[1]。从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看,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是从体力型向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当今体育已进入科学训练的时代[2]。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实现运动队的目标起着主导作用。正如袁伟民同志所指出的“教练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群众体育的开展,关系到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3]。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制约训练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竞争,实际是教练员幕后较量。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我省高校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主要集中在31-48岁之间,平均执教年龄在八年以上,在这个阶段的教练员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较快,又具有成年人的稳健、善于思考、经验丰富等优点。但是在教练队伍的完善上不够,大多是一名主教练和一名助理教练采取的工作状况,缺乏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这也同目前高校篮球训练的实际现状相吻合。教练员的任教途径主要有运动员退役直接任教,体育院校毕业任教和运动员退役后进体育院校毕业后任教等三种形式。从总体上看,我省高校篮球教练员中由运动员退役后直接执教的比例较高,这一点应该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注意,应切实加强他们的就业后再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

3.2训练学因素

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是通过系统的长期训练获得的,因此,训练学因素无疑是影响篮球运动员体能的首要因素。本文重点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进行调查研究。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为实现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高校都具有多年的训练计划,把培养优秀篮球队员的整个过程置于严格的科学控制之中,已越来越引起教练员们的高度重视。但是,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有绝大多数教练员是凭经验安排训练内容,对训练的科学性安排不够,准备不足。可见,这些教练员大多是处于经验型训练阶段,一方面,教练员在长期训练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不能说就不科学,不能简单地拿它与科学训练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验带有明显的个体性,尽管有过去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或借鉴他人的正确做法和有效经验,但并没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

从体能的构成角度,体能训练显然应包括对身体形态结构的塑造、对生理机能的提高、以及身体素质训练等几方面的内容。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4]。

根据训练学上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的训练原则,我们现阶段的训练主要集中在形式上的专项体能训练,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仅仅注重大肌肉群的锻炼提高,而对于小肌肉组织的重视不够。肌肉力量是运动动力的源泉,是完成竞技任务和实现竞技目标的前提。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球队对于上肢力量训练手段偏少,对指、腕及前臂小肌肉群的训练不够,在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中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指、腕和前臂的训练,针对腰背肌群仅有俯卧起坐和两头起两种方式,针对腹侧肌群的也只有负重转体,另外,各院校教练员极少安排大强度力量训练,平均每周进行一次力量训练的周期也显然不符合合理间隔时间的原则。

3.3物质保障因素

物质保障是开展运动训练的前提,一切运动训练都是在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能训练所需的物质保障包括运动员居住的环境、饮食、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训练后所需的用于恢复的措施以及体能训练所不可缺少的场地器材等。本文主要针对我市高校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场地器材状况作重点调查。

场地、器材是保证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提高体能训练效果、增强球员体能的物质保证。场地、器材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体能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各院校教练员及相关领导对球队可用场地、器材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本文调查的对象为我省高校篮球队,根据实际考查了解到,部分院校的体育设施较为陈旧,配套器材匮乏,有的学校为了参加全国比赛甚至需要租借其它院校的场馆。通过上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教练员对于球队目前体能训练的场地器材持不满意的态度,训练资金无法保障,训练场馆器材无法满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院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校领导对于球队训练较为重视,资金充足,新建的场馆,体能配套设施相对齐全,而有的院校训练条件较为艰苦,训练场馆不够完善,以致在雨雪天气训练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浙江省六所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教育因素、训练学因素和物质保障因素是制约我省高等院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培养模式,我们必须逐步建立,严格执行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方法,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把一定的科研人员充实到高校篮球队伍中去,协助主教练配合体能训练,使运动训练过程更具科学化。同时,加强球员运动训练理论知识的教育,使球员进行一些相关篮球专项训练理论的学习。对于场地、器材较为缺乏的院校,更是急待完善和解决。

作者简介:邱刚(1985-),男,江苏徐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0-131.

[2]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5-65.

[3]杨跃青,王伟明.对我国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50-53.

[4]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王保成,匡鲁彬,王川.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