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丁姣英

丁姣英(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职工医院15563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06-02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紫癜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ffi,ITP)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使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等特点。依其表现可分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成人,以女性常见。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在儿童,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出现畏寒、发热,出血表现为全身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常先出现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粘膜出血多位于鼻、齿龈、口腔及眼结膜,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急性型病程多在4~6周自愈,痊愈后很少复发。

(二)慢性型以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且不易察觉,多数患者常无症状。女性病人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一般出血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发作皮肤及粘膜瘀点、瘀斑,可伴轻度脾肿大,病情可因感染等骤然加重,表现广泛皮肤粘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迁延多年。经治疗后少部分病人可获痊愈或缓解。

二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40~50×109/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适当室内外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在70×109/L以上者可从事轻体力劳动,避免受外伤;血小板在30~40×109/L以下者,即便出血不重,也要少活动以坐位或卧位休息为主,出血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饮食根据出血情况可选用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皮肤粘膜出血部位、范围,内脏出血应观察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了解血小板计数,若<20×109/L应警惕脑出血。

4.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口腔出血除进软食外,饭前后要漱口,鼻腔出血不止,要用油纱条填塞,且每天滴石蜡油三次。便血、呕血、阴道出血应记录出血量,且病人需卧床休息。

5.预防脑出血血小板计数小于20~30×109/L时,则有脑出血危险,护理病人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脑出血先兆,患者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诱发脑出血,故便秘时要用泻药或开塞露,剧咳者可用抗生素及镇咳药积极治疗。

6.药物护理本病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患者服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5~6周左右易出现库欣综合征、高血压、感染、血糖增高等,‘用药期间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药物副作用,说明在减药、停药后可以逐渐消失,以避免病人忧虑。还应定期为病人检查血压、血糖、白细胞计数,发现可疑副作用,如血糖增高或血压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7.对多次复发者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本病为慢性病,易反复发病,多数复发与病人过劳、精神持续紧张、躯体不适有关,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特点,学会寻找诱发原因,以避免诱因。可减少发作。另外,病人要增强治病信心,家属应给予病人精神、物质支持。

三健康教育

1.对病人的指导慢性病人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处于50×109/L左右,勿做较强体力活动,可适当短时间散步,预防各种外伤,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坚持治疗。

2.预后本病急性型大多数病人数周至4个月可恢复正常,极少复发;慢性型常反复发作,多迁延不愈,可达数年或更长时间,很少自然缓解。

参考文献

[1]杨明珍,徐汪松,曾庆曙,任立奋,蔡学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7-348.

[3]孙琛.临床用药大全.上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