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曹照健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1420)

【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观察组)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桡动脉;股动脉;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076-02

冠心病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不断改进及提高,该项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位于血管分叉部位、狭窄程度超过50%的血管病变,可累及主支及重要的分支血管,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约占所有PCI的15%~20%,手术风险较高,是PCI的难点之一[2]。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穿刺途径在PCI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82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主支血管直径≥2.5mm,边支血管直径≥2.0m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存在抗血小板禁忌以及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有行PCI治疗指征。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3.8±3.0)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4.5±3.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中均使用Seldinger法穿刺动脉,根据具体情况置入6F或7F血管鞘,然后鞘管内注入肝素,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200μg硝酸甘油,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素盐水冲管。冠状动脉造影时观察组患者使用5FTig冠状动脉共用型导管,对照组患者使用6FJL4.0、JR4.0导管。术中先对病变血管进行预扩张,对于分支血管较小、无病变的分叉病变可采用单支架,分支血管较大,分支开口或近段病变可采用双支架。术后观察组患者即刻拔除桡动脉鞘管,对照组患者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对穿刺部位行加压包扎。术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至少一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球囊对吻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球囊对吻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目前PCI治疗该病的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虽然随着药物洗脱支架以及新型球囊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CI后血管再狭窄率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患者仍然存在再狭窄发生的风险[3-4]。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无法准确预测远期疗效,治疗途径的选择是PCI治疗的关键,传统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要选择股动脉途径治疗[5],这是由于桡动脉解剖结构不甚明显,从而限制支架术的开展,增加手术难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临床较低,且住院时间较短,这与成万钧[6]报道一致,这也进一步说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患者穿刺部位血管神经损伤较小,且无需平卧及下肢制动,因此能够降低局部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此外还能够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但桡动脉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因此选择桡动脉途径的患者应术前做好评估工作,同时术中应评价造影剂使用量、最终球囊对吻扩张成功率情况。

PCI中无论选择何种途径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均应遵循复杂病变简单化处理的原则[8],尽量只在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分支较大及闭塞风险较大时应采用主支/分支双支架术,以保证手术的效果及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蒋芳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评价[J].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评价[J].山东医药,2013,53(22):16-18.

[2]李文庆,程志勇,魏明霞,等.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4):292-295.

[3]刘鹏飞,林志,孙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4):426-428.

[4]石全宝.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2):130-133.

[5]李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46-147.

[6]成万钧,周玉杰,史冬梅,等.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2):97-100.

[7]王晓冬,林文华,张峰,等.经桡动脉及股动脉介入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15):21-22.

[8]马贵洲,徐荣和,陈平,等.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绝经后女性冠脉分叉病变[J].广东医学,2014,35(23):3657-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