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探讨

马巧玲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医疗设备管理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和系统化。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不断的优化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促使医疗管理设备信息收集与资源共享,不断满足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下就对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目标、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化的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中的医疗设备管理和医院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前瞻进行具体的讨论与阐述。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发展,医疗科技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与发展,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带来了好处。[1]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模式从以前的纸质化逐渐走向信息化和系统化。伴随着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的不断开发应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和目标

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依附于医院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结构上包括挂号管理、收费管理、病区住院区管理与药方处方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核心思想仍局限于临床行为管理,设备管理专业化程度仍显不足。该系统的医疗设备管理部分仅对设备的老旧、购入、损毁情况等做信息化的管理与处理,结果主要用于设备采购、维修、保养等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尚未提升到系统化层次。

只有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的管理,才在更高的管理层次做好相关的医疗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处理,不断的提升医疗信息的有效传递的效率[2]。应当通过医院网络、服务器与科室工作台达到医疗设备信息的实时共享,有效促使科室部门相互协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前条件下,一般三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近期目标是形成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期目标是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协同工作,实现信息化基础上的系统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医院整体管理系统的独立子系统;远期目标是进一步应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医院管理的智能化,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性组成部分。

2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近期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至少应当包括仪器与设备采购管理、日常维护管理、故障检修管理、使用效益分析、档案整理归类、融合各类信息化医疗装备的医疗装备系统网络等管理模块与功能。

系统相关要求方面,一是强调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一定要符合医院实际情况,适应当前管理水平,真正发挥系统效益;二是强调适度超前和可扩展,要能满足在一定时期内的改革发展需求,能提供一定程度可扩展性,保证系统在一段周期能满足管理需求。

在系统结构上要保持贴合性。一是要实现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的良好互联互通性,保证能充分调动资源,确保科室层设备管理点与医疗行为管理点处于联系却互相不干扰状态,保证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和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都处于有序安全的运行状态。二是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自身应当具有对下行设备的兼容、连续管理与不断扩展的能力。对不同的硬件软件系统之间要具备足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2.1系统结构

各级医院都需要也有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管理系统。其核心系统包括挂号系统、收费系统、病区管理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等。[3]部分医院还实现了科室信息化设备数据互联互通。但各医院的管理系统不尽相同,大多未达到预期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应当是通过加密网关验证的多点互联互通并行结构。两者在服务器层面进行枢纽连接,通过加密网关实现指令互通,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对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通过服务器通道下达写入类指令,同样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只能通过服务器侧通道向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下达写入类指令。

医疗设备信息化系统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在工作站实现一般连接,通过加密网关实现信息互通。在科室层,医院整体管理系统能够有权限地读取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部分数据,如检验报告;同样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只能从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中有权限地读取部分数据,如患者个人基本信息。

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硬件网络由服务器、网络、工作站共同构成,是一个星型网络。

2.2系统功能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功能至少应当包括:医院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维护管理、故障管理、效益分析、档案管理、融合各类信息化医疗装备的医疗装备系统网络等功能。

采购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属于固定资产管理内容,与现有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中设备管理部分的内容区别不大,主要满足进一步信息化要求。

故障管理方面,应满足互联信息化设备发生故障时的服务器报警及工作站广播。当设备故障时,在服务器侧进行报警并通知进行故障处理,同时在科室工作站广播,以减少维修期使用需求。

效益分析方面,应满足在规定周期内对可用时间,使用时间,可用频次,使用频次,预期效益和实际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使用效益分析,并推送到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作为辅助决策的输入条件。

融合各类信息化医疗装备的医疗装备系统网络要能够满足各类信息化设备的融合接入,对仅具备信息化输出的设备能满足其格式输出需要,但对具备信息化输入的设备,必须保证能实现对应输入格式,满足远程操作的需要。

2.3系统要求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从各类信息化设备中采集数据并进行管理和分析。该部分数据属于涉密重要数据,安全稳定要求高。

系统应采用冗余结构。服务器冗余度应当按照全系统最大计算需求并留有裕度考虑,采取双服务器结构。服务器应采用工业级,满足连续运行需要。存储结构宜采用磁盘存储与光存储互为备用的全冗余存储,设置分别独立的两组磁盘阵列并定时相互校核。光存储采取蓝光阵列存储方式,并定期刻写档案性数据。

系统工作站宜使用工业级,满足不间断运行需求,具备闲时自诊断和自复位功能,配置就地存储,减小网络传输数据量的同时形成分布式备份。

3信息系统化的医院整体管理系统中的医疗设备管理

中期目标是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在更高的信息化水平下,成为信息系统化的医院整体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承担设备信息系统化管理职责,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

其系统结构与近期目标条件基本相同,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仍是中心型的,对应的管理系统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星型结构,仍在枢纽侧具备最高管理权限。

其系统要求应与当时的通信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匹配,采取更加稳定而高效的服务器,更加安全高效的存储,功能更加强大的工作站和更加高效的网络。系统功能应较近期目标条件更加丰富和深入。

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系统功能应当更加简洁高效地实现与采购决策流程、招标采购流程、收货验收流程、财务流程、维护维修及报废流程之间地过渡衔接,进一步减小工作量。

医疗设备自身管理方面应当更加精确和系统化地分析日常运维时效,更加有效的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使得设备能处于更有利的工况,并根据医疗装备的发展,更新系统信息管理功能,获得更多更详细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逐步实现系统化模糊智能控制。

中期目标是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的过渡阶段。部分医疗机构,可以不通过该阶段,直接从初期目标进入最终目标。

4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前瞻

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通过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智能化水平。

目前大型固定医疗设备多数已经具备互联网信息交换能力。但便携或移动医疗装备有线接入会存在困难,只能采取移动互联。基于院内广播WIFI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如电子体温计、床旁监护仪等的移动互联。通过移动互联可实现患者的医疗过程全面信息化。

通过物联网与身份识别技术可实现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全过程的无等待检查检测。如患者需接受N种检查,系统应当能通过患者的身份识别,自动而准确地判断该患者的移动方式和路线,根据当前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综合计算患者检查顺序,提前安排好相应仪器设备,实现患者检查检验等候时间最小化和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

一定规模的医院或者是地区级医疗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分析患者行为和医疗设备工况以及之间的交互信息,从而解决信息不全造成的局部流程梗阻。

大数据分析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利用夜间等空闲时间,采取云计算技术,利用闲置工作站,开展实时性要求低的数据运算工作,提高医院智能化所要求的计算能力。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无中心全网广播存储的新型互联网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科室间信息的互相联通互相备份,确保患者信息唯一化,降低医患关系维护成本。

结语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使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要不断的开发和升级。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结合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设备管理实现智能化。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分析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构建跨医院工作平台,逐渐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医疗设备管理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民,刘伟海.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4):147-148.

[2]苏健.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医疗装备,2016,29(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