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塞益脑口服液的工艺优化

/ 2

通塞益脑口服液的工艺优化

张平1张湉湉2乔立业1贾佳1

张平1张湉湉2乔立业1贾佳1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制剂科江苏南京210002;

2,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2)

摘要:目的:优选通塞益脑口服液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指标成分阿魏酸,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水提过程中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以有效成分转移率和药液澄明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醇沉工艺的最佳乙醇浓度,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论:该优选工艺重现性好,阿魏酸提取率高,达到了工艺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通塞益脑口服液;HPLC;阿魏酸;正交实验

Abstract:Purpose:PreferredTongsaiYinaooralLiquid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precipitationconditions.Methods:HPLCdetectionindexmethodferulicacid,Byorthogonaltestwaterextractionprocess,addwater,boilingtime,boilingtimesonherbsferulicacidcontent;Transferrateoftheactiveingredientandliquidclarityofindicators,theuseofsingle-factorexperimentstoexaminethebestalcoholconcentrationofethanolprecipitationprocess.Results:Thepreferredprocessreproducible,andferulicacidextractionrate,reachingthepurposeofprocessoptimization.

Keywords:TongsaiYinaoOralLiquid;HPLC;ferulicacid;orthogonaltest

通塞益脑口服液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特色制剂,制剂文号为:南制字(2011)F01015,近年来临床用量非常大。本品由鸡血藤、延胡索、川芎、石菖蒲、地龙和泽泻等6味药材制得,具有活血通脉,逐痰开窍的功效。其中药材川芎中所含的阿魏酸为主要药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聚和抗高血压,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1]。本实验在原有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该制剂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确保通塞益脑口服液的质量和疗效。

1实验仪器与材料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ATZ-4型弹簧度量秤(上海东昌大和衡器有限公司);HH-4数量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旋转蒸发仪RE-52A(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

川芎(四川)、鸡血藤(广西)、石菖蒲(四川)、地龙(广东)、延胡索(浙江)等药材均购于南京松龄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炒泽泻(福建)购于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药事服务有限公司。以上中药材经鉴定均为正品。

实验中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填充剂: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321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20?l;理论塔板数以阿魏酸峰计算不低于20000。

2.2水提工艺条件优选

2.2.1正交试验方案

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在对其水提过程中,选择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因素C)3个因素进行考察,每个因素均匀设计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以阿魏酸为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正交设计因素与水平见表l。

由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因素主次顺序为: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C>A>B)。由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煎煮次数(C)、加水量(A)具有显著意义。煎煮时间(B)无显著意义。由上述数据均值可知,煎煮3次比煎煮2次含量较高,但差距较小,结合生产成本选择煎煮次数2次。最佳水提条件为:A3B2C2即加水12倍,煎煮2次,每次2小时。

2.2.3验证实验

精确称取3份处方比例药材,每份200g,按正交实验所得最优水提工艺分别进行验证试验,HPLC法测得提取液中的阿魏酸含量为:31.05mg/100ml、33.12mg/100ml、32.52mg/100ml。平均含量为32.23mg/100ml。实验证实该优选水提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

2.3醇沉浓度的优选

由于水提过程中提取了大量的淀粉、树脂等杂质,影响了制剂的稳定性[2],采用乙醇沉淀可除去淀粉等杂质,故对醇沉浓度进行优选。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1kg,采用优选工艺提取,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应密度,均匀分成5份,取其中一份测定阿魏酸含量,结果为33.34mg/100ml。其余四份分别调至含乙醇量50%、60%、70%、80%,低温放置24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调节密度至1.08,测定药液中阿魏酸含量,比较醇沉前后阿魏酸含量并观察药液外观性状,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当醇沉浓度为50%和60%时,阿魏酸流失较少,结合药液的外观性状,选择60%为最佳醇沉浓度。

3制备工艺确定

精确称取处方量石菖蒲、川芎、地龙、延胡索、泽泻和鸡血藤,12倍量水浸泡药材30min后,煎煮2次,每次2h。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1.08,调节含醇量60%,低温放置24h,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加纯化水调节至处方总量即得。

4讨论

4.1川芎中阿魏酸提取工艺比较

川芎中含有挥发油、内酯类、生物碱类、酚类等多种成分,其中阿魏酸的含量大约为0.1%[3]。阿魏酸化学名称为4-羟基-5-甲氧基苯丙酸,可溶于乙醇及乙酸乙酯,尚易溶于乙醚,微溶于石油醚和苯,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具有一定脂溶性[4]。吴清等对双提法、醇提法以及目前比较先进的CO2超临界萃取法进行了工艺比较[5]。结果显示双提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出膏率小于醇提法,但挥发油提取过程长,阿魏酸损失较大。醇提法对川芎的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出膏率较高。CO2超临界萃取法对有效成分提取较完全,出膏率较低,有利于制剂成型。结合以上研究和医院现有工艺,本实验依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这种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而且可行性较好,提取阿魏酸含量较高,生产周期较短。但由于阿魏酸在80℃以上温度下会出现分解[6],煎煮过程对阿魏酸破坏较多,导致工艺过程中阿魏酸损失一部分,这是该水提工艺以后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

4.2醇沉工艺与澄清剂比较

通塞益脑口服液由石菖蒲、地龙、鸡血藤、延胡索、川芎、泽泻等6味中药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类、蛋白质类等药效成分,如石菖蒲多糖、鸡血藤多糖、地龙蛋白等。醇沉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多糖等醇不溶性杂质,但在去除杂质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非醇溶性的有效成分流失。且操作繁琐,工时较长,需要大量乙醇,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乙醇的回收率低,成本较高。

ZTC1+1澄清剂是一种从食品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澄清剂,它是以天然多糖等为原料制成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可以有效去除鞣质、蛋白质等亲水性杂质,对有效成分苷类、生物碱、多糖等不影响[7-9]。ZTC1+1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其中Ⅱ、Ⅲ型在中药制剂工艺中经常运用。后续实验可对醇沉工艺和ZTC1+1的结果作比较,对澄清后的沉淀进行多糖检测,结合实际制备过程,参考成本效率,改进工艺。

参考文献:

[1]杨云,马涵涛.通脉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8):480.

[2]刘友平,李胜涛,李祖伦,等.益气通脉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报,1999,22(1):1-7.

[3]杨广德,梁明金,等.川芎中阿魏酸的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2,2(6):418-420.

[4]许惠.中药川芎应用与提取工艺的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2(3):233-236.

[5]吴清,李云谷,杜守颍,等.当归、川芎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6):17-18.

[6]佟少山.川芎提取工艺的优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1.

[7]祝志贤,梁秋文,程婉玲.ZTC1+1天然澄清剂在清开灵口服液制备工艺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4):274-275.

[8]张咏梅,赵振彪,解淑阁,等.ZTC-III型天然澄清剂在中风安口服液制备中的应用[J].中成药,2004,26(4):338.

[9]张三平.吸附澄清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6):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