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如何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

施元伟

泾县畜牧水产局安徽宣城242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动物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畜牧养殖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类型及其诱因,并提出了几点防控策略,以期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动物疾病;疫病防控

前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日渐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蛋类食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这种局势下,作为肉蛋类食品的生产行业,我国畜牧养殖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养殖规模连续几年呈上升趋势。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多,给养殖管理带来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动物疾病发病频率和影响程度的增加,给畜牧养殖的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加强畜牧养殖疫病防控管理,成为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1畜牧养殖中主要动物疾病情况介绍

畜牧养殖涉及的畜禽种类繁多,生长、生活环境复杂,给病毒、病菌的滋生和传染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发疾病,给畜禽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畜禽生长速度下降,肌体损害,导致养殖的畜禽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类自身的安全带来威胁。大量统计数据显示,下列几种疾病是我国畜牧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畜禽患病类型。

1.1传染病

传染病是畜禽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种类,该病为畜禽遭受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害所致,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能力,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就是传染病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染病依靠病原传播,除了上述提及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患病的畜禽本身也是病原之一。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较多,从生物之间接触传染的直接传播模式,到通过空气、水源等方式进行传染的间接传播方式,都是传染病的传播渠道,传染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快速传播,从而使得预防的难度大为提高。

1.2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中另一主要疾病大类。该病传播范围广泛,大体上所有人工饲养的动物都有患病可能。寄生虫病是寄生虫进入动物体内,引发动物不适、肌体损害的一种病症。可以引发寄生虫病的生物有三类:原虫、蠕虫、节肢动物。这三种生物寄生于畜禽体表或体内,依靠从动物汲取养分而生活。受到寄生虫寄生,为寄生虫提供养分的动物个体称之为宿主。其中,蠕虫类与原虫类寄生虫是进入到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大部分是寄生于动物的表面。从寄生虫病相关研究可知,寄生虫与宿主种类间是密切对应的,每类寄生虫都有其固定独特的宿主,寄生虫病一般通过宿主间的接触而传播。

1.3普通病

该病包含了畜养的畜禽所患疾病除上述两种疾病外的其他疾病种类,涉及外科、内科两个方面,发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外科病主要由动物体表受伤导致,也包括眼科疾病,内科病的病因则较为复杂。相对上面提及的两种动物疾病大类,普通病医治技术较为成熟,通过规范的诊疗体系以及科学的诊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而不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发展。

2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发病原因分析

目前,可饲养的动物种类十分丰富,不同动物种类间,由于生长环境、生活习性,乃至发育阶段等原因,可能发生的疾病种类各部相同,难以一概而论。通常大体上将导致畜牧养殖动物发病的原因根据主体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下面就对这两种导致畜禽患病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2.1环境因素对畜禽患病产生的影响分析

动物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环境对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相同。动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和在不适合的环境下生长,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会作用于动物体内的循环代谢系统,当外部环境和动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差异较大时,就会给动物的新陈代谢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动物机体发生病理反应,导致疾病的形成。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于动物患病的影响极为显著,在患病动物总数中,由于环境因素导致动物患病的情况占据着很高比例。

2.2人为因素对畜禽患病产生的影响分析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饲养人员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由于饲养人员引发的动物患病情况非常多,从这个方面看,人为因素也是引发动物患病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诱发动物患病,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物喂养方面的原因,由于饲养人员因为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者不科学的喂食过程,错误的饲料配方导致的所饲养动物生病。二是动物生活环境方面的原因,动物要保持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十分重要。如果饲养人员没有做好牲畜圈舍的打扫清理工作导致圈舍内脏乱差。也不注意给圈舍消毒,就会给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大量滋生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大幅提高了牲畜患病的可能性。

3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控

3.1加强养殖场所管理

首先,要科学进行选址工作,通过选择优良、合适的养殖场所,能够为畜牧动物提供安全、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各种疾病因素的干扰。一般来说畜牧养殖场所应尽可能建立在地势较高、空气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还应保障取水或排污的便利。其次,要强化对动物的饲养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日常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疾病防控的效果,为此,养殖人员要定期进行消毒管理,并按时进行卫生打扫,为动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还要做好饲料的检查工作,确保其配比合理、营养均衡,借此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实现疾病防控效果。再次,要按时做好消毒、检疫管理,并对出入养殖场所的车辆进行严密控制,必要时可对出入车辆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省际等跨地域运输车辆,消毒管理尤为重要。对于新引进的动物,要进行全面的检疫检测,确保其不携带有害病原体,并已注射相关疫苗。

3.2适量饲养,合理用药

养殖人员要积极学习养殖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动物生长发育情况予以适时、适量喂养,并合理搭配饲料配方,确保营养的全面、均衡,这样能够改善动物身体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其患病几率。其次,养殖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用药意识,在用药时不仅要选择正规厂家的药物,还应避免使用毒副性大的药物,从而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达到疾病控目的。此外,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不能盲目追求高饲养量,以保证动物的生活环境质量。

3.3提高养殖户防控水平

政府应强化对基层养殖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或者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赴现场给予指导,帮助其掌握专业的动物疾病防控知识,同时熟悉各种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从而科学地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养殖人员自身也要提高学习意识,积极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同时时刻关注本地区的动物疫情发展情况,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畜牧养殖疾病防控必须坚持系统论的原则,从饲养环境、管理方法、安全检疫和疾病医治等畜禽养殖的各个方面着手,科学制定防控手段,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畜禽疾病防控体系,及时、有效应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保证将动物患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实时预防和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

[2]高天宇,贲百灵,高睿.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