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

罗真华甘秀英

罗真华甘秀英(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创临床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患者则进行微创路径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无论在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还是在住院费用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采用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护理质量的保障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微创临床路径护理研究

微创临床路径是一种现代医学中较为常用的微创治疗模式,它主要是指由医院内具有各种背景和经验的专家,根据某一种特定疾病或某一种特定的手术方法,以患者为主体的前提下,遵循特定的医学规律和结论而制定出的一条得到大家共同认可的微创治疗模式。微创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便是要建立起某一种疾病程序化、标准化、微创性的医疗体系。在21世纪的今天,以微创医学为主要核心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流趋势了。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将微创护理与临床路径相结合的基本理念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由50例患者组成。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5—72岁之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3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患者14例,射频消融术患者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75岁之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2例,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加支架植入术患者14例,射频消融术患者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制定临床路径表

医院成立一个由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所组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该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按照心血管介入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特点,结合医院的实际临床情况,以治疗的时间顺序为横向轴,以检查化验、临床治疗、药物、饮食、康复运动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为纵向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表,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2.2护理干预

对于100例研究对象而言,对照组的患者只是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的患者则采用了临床路径的护理方式,即首先,患者入院以后,先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上的顺序为其详细的介绍医院的相关情况,并为其做一个极具科学性的健康评估、联系主管医生、解释临床路径中的主要内容及实际作用、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合作,同时邀请患者家属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其次,医护人员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医院所规定的各项检查与评估,并使其详细的了解到整个的入院流程、入院时间、治疗项目、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家属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入院后的两天左右便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了,护理人员必须在临床路径表上清晰地标明患者已经完成的项目,以避免重复的检查与工作。手术治疗之后,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该严格按照临床路径上面所给予的各项提示,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必要的评估、落实措施和评价。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长需要随之检查患者的治疗进展情况及护理落实的落实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调整和指导,以保障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此外,患者在出院之前要按照疗程进度、疗效以及预期设定的临床路径表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有效的记录偏差。

1.3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详细地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等,此外,评估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医院通过自制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患者对该项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等方面的比较结果请见表一,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讨论

首先,对患者进行微创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本项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充分的表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运用微创临床路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合理支付医疗费用,按病种设计最佳的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它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至少在两天以上。原因很简单,微创临床路径的设计,可以使患者及患者家属更加详细地了解医院的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情况及入院流程,及时的了解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护患交流和沟通,提高了效力,极大地节省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其医疗成本的支出。

其次,对患者进行微创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在临床上,微创路径的展开,事实上就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基本计划,它能够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职责,克服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年限较短的护理人员而言,临床路径能够有效的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解决实际临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上面的表一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运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它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

再次,对患者进行微创临床路径护理有利于多学科的相互合作,深化整体护理。所谓的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现代护理程序为核心,有效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一种工作模式,而临床路径护理则恰恰是一种全方位、跨学科的工作模式,它的出现不仅有助于医学上多学科的相互合作,更加有助于整体护理的深化,由于微创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院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此外,实行微创临床路径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高效运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面前处于优势地位。所以,研究并发展微创临床路径,对医院提高医护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科间协作,加强医患沟通,对于现代护理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茹,周彤,于继英,张晶.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8—10

[2]永光,何兴图.建立微创临床路径,发展微刨医学[J].中国医刊,2004,

39(11):52—53

[3]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一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

护理杂志,2003,38(3):208—210

[4]徐宇红,孙勇,杨俊玲等.临床路径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护理研究,2006,20(3B):659—6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