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3

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宋先仁高敏李文新朱淼郑勇王恒

宋先仁高敏李文新朱淼郑勇王恒

(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443003)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342-02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国内中文期刊中收录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复方进行归纳和数据处理,试图总结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用药规律以及不同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药复方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年龄日趋年轻。本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高脂血症,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高脂血症这一病名,但是相关的文献记载却非常丰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大量临床资料,对中医药如何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做初步探讨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

一、病因病机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理论基础。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虚损”、“胸痹”、“中风”、“消渴”、“痰饮”、“瘀证”、“湿证”等范畴[1]。高血脂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属中医学气血津液病变范畴,与痰浊、瘀血等证类似。本病的病机错综复杂,但不外乎“虚、痰、瘀、滞”四者,可以用虚实概括之。虚乃脾弱气虚,实为痰瘀气滞[2]。脾、肝、肾三脏之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1、素体脾弱气虚,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饮食无以化生气血精微,湿阻中焦,痰浊内生。

2、肝气逆乱,肝阳妄动,则气血壅滞,累及五脏,五脏之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津液失运,停而为饮,凝聚为痰,痰从浊化,酿成膏脂;或情志失调,肝胆疏泄功能失调,胆为中精之府,能净脂化浊,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肝胆疏泄失度,清浊难分,胆气郁遏,则清净无权,脂浊难化,以致脂质代谢紊乱。

3、年迈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或肾虚水泛,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以致形胖体实、肢体困重、腹胀纳呆。

脾、肝、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导致代谢障碍,津液失化,停聚为水湿痰饮。水湿痰饮浸渍日久,累及血分,则脉道失畅,瘀血形成。因此,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湿瘀血留滞脉络;年迈体虚,肾虚开合不利,水湿内停;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总之,脾肝肾不足是高脂血症发生的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病理因素,可致胸痹、眩晕、心悸、中风等继发病变的发生。

二、辨证分型及治疗

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辨证有虚实之分,证型之别。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可分为五型:脾肾阳虚型、痰浊阻遏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综观大量文献报道,根据辨证体系不同、分型层次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对兼夹证型的认识不同,医者对高脂血症有着不同的辨证分型。目前,文献中记载的主要分型有:肾虚痰阻型、痰瘀阻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4];痰浊阻遏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络瘀型、脾肾阳虚性[5];湿热郁结型、脾虚痰盛型、胃热腑实型、肝郁化火型、脾肾两虚型[6]等。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的单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组方,有的单纯依照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筛选药物组方,将两者结合起来组方的研究者也大有人在。高脂血症在治疗上以标本兼治,补虚泻实为原则,以调理脏腑,化痰、活血为其治疗大法[7]。

三、用药规律

1、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复方的收集方法

作者收集了2000年—2010年国内中文期刊中收录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复方214首[7-27],收集的要求是中药复方的药味组成完整、剂量准确、疗效显著。根据收集到的中药复方,通过归纳分类,对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2、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复方用药的统计分析

214首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复方涉及用药类别20种,用药味数182味,用药次数共计2122次。对使用的182味中药按照中药品种分类,统计每一类别药物中的药味数,以及每一类别药物中的药味数占总药味数的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类别统计

统计每一类中药的使用次数及使用的相对频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统计结果如表2。

表2治疗高脂血症的各类中药使用频率统计

3、结果分析

在收集到的临床治疗高脂血症中药复方中,所用中药的类别呈现一定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药味数较多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次数/相对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平肝息风药。上述中药类别的统计分析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的辨证分型是基本吻合的,即高脂血症概括可以分为“虚、瘀、痰、滞”四证。以上分析对于临床的用方选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如下:

⑴治疗“虚证”常用中药类别为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补气药中最常用的中药为:黄芪、白术、甘草;补阴药中最常用的中药为:枸杞子、女贞子;补血药中最常用的中药为:何首乌、当归。治疗虚热最常用的中药为清热泻火药中的决明子以及清热凉血药中的赤芍。

⑵治疗“瘀证”常用的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中最常用的中药为:川芎、郁金、丹参、红花、桃仁、水蛭等。

⑶治疗“痰证”常用的中药类别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常用的中药为:半夏、瓜蒌、海藻等。津液失化,停聚为水湿痰饮所用的利水渗湿药中常用中药为:茯苓、泽泻、茵陈等。

⑷治疗“滞证”常用的中药类别为理气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理气药中常用的中药为:陈皮、枳壳、香附、白蔻仁;食滞所用消食药中常用的中药为:山楂、神曲、莱菔子;肝气逆乱,肝阳妄动所用平肝息风药中常用的中药为:石决明、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共收集到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疗效的214个中药复方,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与靠经验方组方定证相比,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由于中医的病因病机不同、辨证分型多样,因此用药比较灵活,常常多种治法相互结合,但总的治疗大法为补虚泻实,标本兼治。

从214首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普遍起效缓慢,疗程较长。虽然多能缓解病情,但是很难根治,且不易遏止疾病的复发。第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诊断和疗效没有相对统一标准,做到对症下药还比较困难。第三,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停留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系统的有条理有规律的研究,对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的作用机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缺乏说服力。此外,有一些中药的品种混乱,存在同药异名、别名泛滥、生僻药的应用等,这些问题给治疗高脂血症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综上所述,今后在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应该做到:①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取长补短,利用西医见效快和中药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用药途径广泛等优点,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②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尽快找到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方法,同时应统一高脂血症诊断及疗效标准,使研究结果能够进行统一评价;③做更进一步的系统诊治理论研究及更高层次的临床实验研究,以探索出确切高效的治法方药供临床应用。对疗效确切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合适的复方剂型及给药途径;④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结合药理实验进行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环节及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加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性、规范性研究,不断完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麻春杰,丁连平.健脾化湿法治疗高脂血症78例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4):321.

[2]孙天福,马仁生.袁海波教授治疗高脂血症学术思想及经验.中医研究,2004,17(2):41-44.

[3]庞剑,杜文斌,周学文.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集析.中医药学刊,2003,21(12):2124-2125.

[4]佟丽娟.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中医药学刊,2002,20(2):244.

[5]庄德成,卞善述,钱卫东,等,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江苏中医,2001,22(9):18-22.

[6]曹学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16.

[7]宋先仁,张晶.高脂血症良方秘法,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

[8]温勇,李生进,王秋燕等,古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9):782-783.

[9]廖贻球,周晓清.莪黄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34例.湖南中医杂志,2001,17(1):36-37.

[10]林柏.加味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四川中医,2002,20(1):36-37.

[11]段立峰.十味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3,25(4):10-11.

[12]李小平.参乌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72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3,19(5):7-8.

[13]唐晓晨.化痰通瘀汤治疗高脂血症5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0(10):830.

[14]赵立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4,31(5):399.

[15]吴红玲,孙万峰.自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0):18-19.

[16]杨传印.二术二陈汤治疗痰湿型高脂血症94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19):54-55.

[17]韩立新.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40例.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22-623.

[18]高明丰.山楂祛脂汤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191.

[19]陆新.首乌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88-589.

[20]董德保.调脂丹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光明中医,2006;21(4):67-68.

[21]王翠萍.李永伟,徐志伟等.降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血脂症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1907-1908.

[22]孙元莹,郭茂松,赵新广等.决明饮子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7-8.

[23]师卿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82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6):55-56.

[24]曾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9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09,41(7):35-36.

[25]郭雅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诊,2009,18(2):178-179.

[26]张永丽.丹参山楂降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研究,2009,19(6):57-58.

[27]刘东方,刘建涛.调脂汤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0例.河南中医,2010,30(2):160-161.

[28]何丰华,陈德监.健脾降脂汤配合辛伐他汀治疗痰瘀遏阻型高脂血症40例.陕西中医,2010,31(3):323-325.

[29]陆新,张瑶光.健脾益气降浊法结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新中医,2010,42(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