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

包国勇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浙江金华321015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极为迅速,由此也使得校园项目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校园规划建设决定着整个校园工程所呈现质量效果,其对整个校园师生教学和交往互动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后续校园规划建设将呈高密度趋势进行,如何保障校园规划高密度的科学合理性,对我国整体校园工程建筑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设;高密度;趋势

近年来,我国普遍校园建设开始呈现高密度趋势,有效的提升了我国高校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资源。但与此同时当前所存在校园规划建设分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高密度化的形成趋势,因此做好对当前的校园布局分析,是后续其能够顺利开展高密度规划建设的前提。

一、当前校园规划现状

以当前我国各大学、职校为例,其规划建设主要是呈巨型化、郊区化的低密度模式进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只要是大学、职校规划建设所遵循传统园林理念和政策因素所致。比如城市化发展车流量增多等造成的交通堵塞、噪音污染都对相应区域内校园日常正常运作带来不利影响,而郊区相对整体环境较为安静的特性,使得校园规划建设郊区化的特征也逐渐体现,也是导致当前校园规划建设低密度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进程加快,郊区地价相对较低,可使用占地面积更多,继而造成大多校园建设都对城郊地区较为看重,这便使得当前我国整个校园规划建设呈现低密度的总体布局。当前国家对绿色生态环保的提倡,为满足校园师生接触自然环境需求,校区规划建设受传统园林布局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保障整体的功能价值同时,更加注重整个规划建设的审美和生态平衡,因此当前大部分校区规划建设多是以园林工程为依据,采用轴线对称的手法对整个建筑群体进行一定的布置,甚至当前大多校园内都设有部分园林区域,这些都使得校园规划建设对所需占地面积和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整个校园规划建设呈现低密度现状[1]。

二、校园规划建设高密度趋势重要性

我国为人口大国,因此整体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校园规划建设低密度形式会进一步加速我国用地紧张的现象。同时由于时代发展,我国整体高等教育建设速度也会逐步加快,对整个校园规划建设的后续进程形成阻碍,故注重校园规划建设往高密度布置建筑和高层建筑方向发展,对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用地紧张,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1、校园城市化

校园规划建设高密度有利于校园城市化进程的形成,从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是依托于城市,校园城市化是城市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体现,集合整个城市空间发展来看,校园教育对在整个城市中心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其不仅可以促进对应区域内的土地价值,更会直接促使市政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的全面完善,保障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校园规划建设高密度趋势,不仅可以保障校园与整个社会网络的联系;联系性则主要是城市化形成对整个区域内城市建设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效果。

2、空间使用率提升

社会经济的进度带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后续高等教育会呈现终身化、全民化、信息化的趋势进行,高等教育建设项目规模的扩大对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挑战,而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可行性,结合校园建筑结构和布置形式,展开对其校园主体的分析,明确以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宿舍等大型建筑所构成的校园主体,以此规划连接整个主体的纽带建筑,保障整个校园扩建方案的合理性,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校园建筑进行高效的组织结合;同时当前大多低密度校园规划建设,其内部整体空间极大,往往宿舍至教学楼间距极大,这便使得整个校园内出行时间成本较高,交通压力大,比如当前大部分校园学生从宿舍出发至教学楼上课步行时间往往在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左右,而以高密度布局进行对应校园建设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校园内部的使用效率,使整个区域内中心与各建筑群间步行时间控制在不超过十分钟,有效提升校园中心功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保障校园可达时间成本的合理性,以此来提升整个校园的空间使用率,实现在其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整个教学活动的价值。

3、功能性的综合提升

当前校园的功能主要包含教学、科研、活动、后勤等,通常校园规划依据与其整个功能分区有着直接联系,由于校园规划建设低密度形式,其在整个功能分区布置上跨度较大,具有的一定的分散性,这便增加了整个校园内部管理难度。而校园规划建设高密度形式,可以直接有效的使各功能分区之间联系性得到提升,保障整个分区间的联系性,促进各功能之间的融合性和协调性,使学习、社交、活动能够完美的进行结合,促进校园内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个学习交流环境的建立,对校园整体的实质性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4、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校园规划建设的低密度形式,虽然其在土地投资成本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占地面积增大,按照园林生态的布局规划,使其整体建设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且整个交通时间成本增加,从总体来看对其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较为不利。而高密度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至整个校园建筑的经济性,通过紧缩校园规划和建筑群布局的方式,使得整个校园土地资源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转化利用,保障整个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节省出的土地资源使得对应建筑成本会相应降低,从投资性上体现整个校园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高密度形式,使整个道路交通、供热、通讯、排污管道、水电系统等所需建设费用进一步降低,缓解交通时间成本的同时,确保整体维护费用成本在可控范围内,充分发挥校园本身的经济效益。

三、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要点

(1)高密度校园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规划应选取非均质布局、适度的节约用地,同时做好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善,使其规划能够体现多目标化和多重价值整合规划的目的,在满足校园作为教学、社交、活动、生态等要求前提下,保障整个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其高密度之间的合理性,保障整个建筑群与周边区域环境的有效结合,对市中心去校园采取加大绿化的方式,提升其整体的生态性,避免环境污染状况发生。同时满足城市教育功能前提下,对整个校园景观演变做好对应的控制引导作用,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同步统一性。

(3)规划建设初期,应设置对应的优化调整预案,维持整个密度变化总趋势呈上升状态,同时对整个密度变化过程做好对应的适应变化方案设定,加强整个校园规划体制的完善性。这个过程中避免以单体建筑进行,结合簇群方式做好对应设计,以此实现整个空间规划布局的资源能够高度转化。

(4)明确校园本身是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人文教育的场所,以此为前提进行对应高密度规划建设时,应注重整个校园环境的合理性和协调性,注重人文氛围的形成,使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与局部联系性能够完全体现,综合高密度规划建设与景观生态的集合。使其校园内外部环境能够形成对应的有效搭配,避免整个校园规划建设与周边外部环境的脱节。

结束语

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与当前时代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行高密度校园规划建设时,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当前低密度校园规划建设形式做好一定的客观分析,以此为前提进行对应高密度校园规划建设方案的设定,才能保障整个校园规划建设的高密度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兴宏.绿色生态型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之探讨[J].建筑节能,2017,45(07):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