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3

浅谈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吴东川

吴东川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以及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2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人生价值观有着深层次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价值观,顾名思义,可以分为: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即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态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两者紧密联系,总而言之,人生价值观即指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的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人生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人对人生目的、意义及其行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观点和根本态度。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价值观和表现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对新一代人的成长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然而在众多的调查研究中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虽然认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人生价值观,但是他们表现出了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功利、取向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我们社会的健康和发展有着许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找出大学生人生价值所出现问题以及分析原因,消除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当代思想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及存在问题

在一些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如下的特点:

(1)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看法和追求。有的人积极追求未来,乐观面对困难与不济。但是不乏有的人出现悲观,厌世情绪,甚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2)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上更注重现实,并且自我化、实践化。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时强调自我,注重个人奋斗,但是过分地注重现实,少了一份理想主义气质。

(3)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双重性,并且出现功利化特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他们能够认同社会主导观念,但能将这种认同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却并不多。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价值的选择上出现模糊不清,采取双重标准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许多不良的倾向,比如说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的追求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物质欲望愈来愈严重,还有很多大学生都只顾自己的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顾及他人以及国家的利益;有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甚至于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盛行;对优良传统的冷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难以得到体现。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些变化,找出这种倾向出现的原因,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重因素

1.传统文化的积淀及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已深深地融入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并且一代代地流传至今。传统利益观作为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势必对当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以及缺乏力度的宣传,使大学生对于优良传统利益观的认识越来越浅。同时学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也具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形式单调、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死板硬套,无实践、无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及落后的教育手段都会给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

2.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利益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强化拼搏进取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益,使得当代大学生有了重利轻义的思想,并且一味追求个人价值,表现出了对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乏和自我的功利化,同时,市场经济使得校园变得商业化,在日常生活中给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直接影响。

3.西方价值思潮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以及网络文化的无序性,使西方文化与其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伦理学将“自我实现”、“自我选择”作为评价人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在增强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有了“个人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和享乐主义思想,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西方价值思潮对当今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利己倾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4.家庭教育及自身特点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家庭的风气,父母言行举止和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成长,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父母的观点和建议是大学生做出选择最关键的参考因素。并且父母过分地溺爱,会使大学生产生极度依赖与懦弱的性格。同时,大学生的个人个性心理特征对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变化的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生理机能虽然已经成熟,但是他们缺乏磨砺和必要的社会经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还没有完全定型。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们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厚的思想底蕴,再加上社会的变革,使得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不够稳定。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只有真正地把这些原因分析清楚,才能找到可行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因素分析,家庭及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中,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要做好表帅,更要加强对子女进行基本的行为规范、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大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意志力。在大学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作为大学生的一种标志,在教育方式中要准确把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重视个体差异,分层次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要改革传统、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容共进,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摆正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结合,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目的一致而手段不同,造成大学生不知所措。

2.营造健康的学校及社会环境。

由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及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强烈,大学生受外界因素影响越来越严重。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极其重要的。健康的社会环境,可以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让大学生能够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并且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每日所接触的环境,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环境,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大学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营造健康的学校及社会环境,需要政府与学校共同配合及引导,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秩序,更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惩治社会腐败,强化社会道德规范,并且要加大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面宣传,树立典型形象,抓好示范教育。政府还要加强对各类网站的管制,极大地减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积极地矫正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带来的不良影响。

3.帮助大学生拓展自身。

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竞争环境,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通行原则,因此使大学生逐渐体会到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为了避免竞争原则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可以说人生价值观的实现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帮助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可以使其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观。在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中,首先,应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知识,严格遵守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断提高个人品德;在日常人际交往方面,要帮助到大学生识别“益友”与“损友”,引导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其次,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连接最好的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增大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可以找到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能够使他们将理论上的社会道德规范付诸行动,强化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人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又变化的心里和社会互动过程,并且它影响和派生着一系列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相关联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所表现出的特点,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从分析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因素到提出可行性建议,对解决目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所表现出的消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构建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3).

[2]杨丽梅.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之嬗变与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3]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甘春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6.

[5]纪宝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编制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J】.中国高等教育,2000,(10).

[6]林德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7]杨良奇.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