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作文能力提升策略

/ 2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作文能力提升策略

石红芳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凤毛小学

1学困生作文能力较差的原因

1.1家庭无力给学生过多支持

农村小学的学生因外部环境限制,难以获得较好的资源,导致基础相对较差。家中一方面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另一方面长辈没有指导能力,而对于学困生而言,自律能力又较差,从而造成学困生数量较之城镇小学过多,难以形成相互促进学习的氛围。

1.2地方方言与书面语言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农村地区还难以普遍推行普通话教育,因此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地方方言所占的比重,甚至要大于书面语言,这对学生作文而言,是较为客观的障碍。只有学生学会普通话,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运用普通话,才有望逐渐消除方言所带来的影响。

1.3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兴趣,缺乏自觉与主动性,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进行写作,而自己主动记录日记或者作文的少之又少。由于当前教育形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会被加以条条框框的限制,如若老师再指导不当,很容易使得学生在丧失了主观角度,而是被指导书或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千篇一律地模仿再模仿,以应付作文,很少融入自己的情感。

1.4学生知识面窄

农村学生面临的窘境在于,虽然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世界,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引领他们进一步的拓宽视野,从而致使很少有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够主动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即便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大部分也由于缺乏长辈的约束,家中购置的手机或电脑等设备,都被用来娱乐,而很少想到上网查找资料或者阅读书籍等。

1.5作文时不能融入感情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搜罗记忆中固定的素材,而不是从生活中探索,缺少观察和发现的意识和动力,很少能从农村特色生活中寻找乐趣。

例如,布置一篇《我家乡的特产》作文,学生们很少有介绍真正自己家乡的特产,反而是如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等较大城市的特色产品居多。事实上,农村也有着自己有名的农副产品,如西红柿、小麦等,学生们日日与这些相伴,却从未想到这方面,不能够写入作文中来,可见农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较差。

1.6部分教师水平低

对于农村小学艰苦的教学环境与设施而言,其很难吸引到大多数有才华的优秀年轻教师。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虽然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不能很好的与当今教育形式接轨,对新兴信息产品如多媒体等不会运用,这就造成了教学方面的阻碍。

2提升写作能力的策略

2.1课下鼓励学生注重阅读,广泛积累素材

(1)课内积累。小学语文课本是经诸多有声望有水平的权威学者统筹编撰的,其中收录的都是充满积极的教育意义又具有很好文学性的文章,对于课本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不少课文的习题中都出现了要求背诵的字眼。

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好词好句进行摘抄与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材料,提升认识。对于学困生而言,更是要强调背诵记忆,来逐渐弥补其前期基础的不足,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避免无从下手的现象。注重课文内容,是作文教学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2)课外积累。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有这么一项:"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注重积累,是夯实基础,行之有效的办法,而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小学生推荐阅读书单,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例如,每周规定一本较短的读物如《快乐王子》等,要求学生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出相关感想,并在下一周随机抽出学生进行检查阅读情况。每月再额外规定一本较长的读物如《平凡的世界》等,在每月固定某段时间进行班级性质的读书讨论,鼓励学生上台进行发言。

在前期,可能不少学生会感到困难,遇到阅读障碍,或者是迫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阅读,但只要这种习惯坚持一到两个学期以上,就能够逐渐养成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不仅对于小学作文有利,对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2.2课上多重手段指导写作

(1)借助教材讲解写作方法。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也具有相当的文学性,这就使得它们成为指导学生写作最直接的借鉴模板。

例如,描写大自然的《草原》等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通过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即共情力。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这类文章,就可以很好地再运用到《我的家乡》、《XX游记》中去,也可以学习其中的表达手法、逻辑安排等。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理解后的重新架构,不仅能够提升作文水平,还能够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交换修改作文

学生有时候对自己作文水平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发现其文中的错误,再对照自身,不仅能加深印象避免错误,还能学习到他人笔下的好词好句,留做自己运用。

在修改完成后,教师针对作文进行点评与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印象。

例如,对于《我最喜爱的XXX》这一作文题目,由于其半命题的开阔性,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完全可以分为人、物、景等方面来进行讲解。以"人"为补充,鼓励写以人为主题的学生们,踊跃发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以及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对于命名标新立异的作文,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在班上阅读,邀请同学们一起点评。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培养农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作文兴趣以及信心,使得作文水平逐步提升。

3结束语

农村学生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会在基础上较为薄弱,身为小学教师,就更应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通过系统的策略与方法,通过不懈的热情与耐心,逐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再怎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都需要不断地坚持努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也绝非一时的应试,而是对其未来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六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策略[J].江西教育,2016(9):56-56.

[2]邵兴旺.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4(25).

[3]张先明.谈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