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研究

彭祖云

永胜县水务局云南丽江674200

摘要:对于我国的农村发展来说,饮水解困是一项关键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并且也受到了党的文化关怀。从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的具体情况看来,怎样让农村饮水工程可以发挥长久效益,确保良性运行,这也是摆在相关工作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此,本文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1.农村饮水工程的具体特点

1.1数量多,分布范围广

农村因素项目分布广、项目多,并且分布范围较为零散,同时农村的交通环境较差,这也增加了饮水工程实施的困难程度。

1.2群众性与政策性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期间需要的资金有国家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群众投工投老完成相应的建设工作。因此,应当动过合理的方式,动员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投劳集资,同时在政府的合理扶持下,完成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1.3公益性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中的影响关键基础设施,其可以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具有一定公益性。

1.4垄断性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通常都具有单一性,这也就造成了农村饮水工程具有一定垄断性,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1.5规模性,成本高

农村饮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区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生产用水。因为,农村的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通常情况下,用水量较小,供水规模也不大。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饮水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小,并且收益少,工程投资单位大,供水成本偏高,而缺水区域都是经济欠发达区域,群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有限,这也对工程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乡镇和村的负责人因经济状况和认识有限,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当作负担,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不够重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存在重视建设而忽视日常管理的情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却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经常出现供水跟不上的情况,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效果。

2.2引水工程停运

调查发现,不少引水工程处于停滞状态。原本因工程受益的群众,又回到了饮水不安全或饮水困难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组织不健全和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偷水、漏水等问题频出。与此同时,管理职责不明确,一些具体管理措施不到位,也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不流畅。

2.3水质安全管理不足

水是生命之源,其安全程度决定了人畜的健康发展程度,在国家提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前题下,由于经验不足以及科技的欠缺,只是对河水、山间水进行简单过滤沉淀后就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细菌并未得到消灭,人民身体健康仍存在较大潜在威胁,用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其次,农村面积较大,人民居住地较分散,水源检测点较多,人力不足,不能够定点定时检测,所以水质得不到保障。

3.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建议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遇到一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明确管理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后,要明确其管理权和产权,避免个别人卖掉或者转让引水工程,进而影响工程总体效果发挥。现在很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不够到位,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和管理无章可循。要在吸取相关管理经验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3.2完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和监管机制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运行管理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尚没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管理。所以我们就要在饮水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有效地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为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个有力的基础保证,从而实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目标。基于上述原因,农村饮用水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在保证农村饮水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部门有管理该项目资产的所有权,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资金,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监测设施,水质检测设备和水净化处理设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促使项目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积极创新管理改革措施,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当前乡镇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情况,要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管护的主体责任,明确产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种管理模式,即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受益群众自管模式,专业管理单位专管模式以及企业管理托管模式。一是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特别是对农村实施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后,由农村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农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二是受益群众自管模式,在项目建完之后,主要由受益村组的所有村民共同推举出具体管理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供水量相对较小的农村,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水费通常不收取,只有在饮水项目出现问题时,由村长组织并召开村民会议,探讨维修的费用;三是专业管理单位专管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针对集中供水工程,从源头到人民生活用水进行的管理,最终形成项目管理和运营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四是企业管理托管模式,对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交由管理经验较为成熟的自来水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化管理。

3.4落实水价水费收缴工作

我国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就要求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利益,谋发展。所以国家在落实水价之前,应深入了解群众意见以及各地实际情况,组织水务水利、物价等部门要进行调查取证,由于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所以水价也会相应不同,政府应确立一个合理范围,并且确定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出示相关证据,打消百姓的顾虑,做好水价区间价位的不同,防止过度浪费水资源。

3.5加大安全饮水宣传管理力度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运用好各种形式的宣传,例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水周进行水法宣传,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宣传活动,来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宣传安全饮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来提高广大村民对安全饮水的重视,减少农村涉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培养村民安全饮水、节约用水的意识,创新性地举办安全饮水知识竞赛活动,形成全民重视水资源的良好风气。

结语: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强了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重视。为了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性,应当将饮水安全工程提上日常。并且,应当将提升供水服务质量作为水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贺俊辉.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J].智能城市,2018,4(03):96-97.

[2]覃万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7(33):209-210.

[3]杨渭红.刍议如何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J].山西农经,2017(18):45.

[4]赵君.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J].山西农经,2017(17):80.

[5]廖中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中国水利,2017(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