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狭窄手术治疗肛门直肠狭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肛管狭窄手术治疗肛门直肠狭窄

李旭东

李旭东(绥化市中医院152000)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77-01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及预防办法。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26例经手术加扩肛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年,排便症状完全改善22例,部分改善4例。结论手术加扩肛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有效方法,规范的医疗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关键。

【关键词】肛门直肠狭窄

肛门直肠狭窄是指肛门、肛管及直肠腔道出现狭窄,致使肠内容物通过困难,出现排便障碍、便条变细、里急后重、腹胀腹痛的疾病。肛门直肠坠胀等症状是多种肛肠疾病和损伤发展的结果,不是独立的疾病。

轻度肛管直肠狭窄采用非手术疗法有一定效果。中度、重度狭窄经保守治疗无效,均应手术并加以病因治疗,如阿米巴、血吸虫、结核及第四性病。

1肛管狭窄扩肛术:适用于肛门或肛管轻度狭窄、肛管半环形或环形狭窄。

肛管及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手指扩肛,术者右手示指戴上手套,涂上少许润滑剂,缓缓伸入肛内,以患者觉痛能忍耐为度,每次扩肛3~5min。②初次进入头节,逐次进入中节、末节而无痛苦、无阻碍即可。③开始每天扩肛1次,3~5d后改每周1~3次,以后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直至狭窄消失,排便正常,肛内可纳入2示指为宜,一般持续6~8周。④用两叶或三叶肛门镜定期扩肛。第一周隔日2次,第二周隔2日1次,第三周每周2次,第四周每周1次,至能轻松容纳2指为度。⑤用肛管扩张器定期扩肛,先由6号开始隔日1次,直至能轻松插入12号为止。无效者可改狭窄环切开术。

2肛管狭窄切开扩张术:适用于肛门和肛管轻、中度狭窄。

操作方法:麻醉成功后,于肛管后正中位或偏向左侧或右侧少许,行放射状切开,长约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可做1~3个切口。左右示、中指插入肛门,做弧形滑动,柔和、持续扩肛,动作由轻到重,勿使用暴力。使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肛管周围组织得到松解。切开瘢痕组织并延长切口,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使肛门和肛管松弛,以肛内可纳入2~3指为度。修剪切口两侧瘢痕组织及皮肤,使之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创面,以利引流。凡士林纱条填入肛内并嵌入切口,外用塔形纱布压迫,丁字带固定。

3纵切横缝术:适于肛门或肛管轻度和中度狭窄。

操作方法:麻醉成功后,拉钩显露狭窄和瘢痕部位,上自瘢痕上0.5cm,下至瘢痕下1cm做一纵形切口,使切口贯穿瘢痕组织,切口深度以切开健康组织为宜。用剪刀潜行分离切口边缘皮肤及黏膜0.5~2cm,以减轻张力。用大圆针4号丝线从切口上端进针,通过基底部由切口下端出针,拉拢丝线两端结扎,使纵形切口变为横形,对位间断缝合5~7针。若切除组织过多,缝合时张力过大,可在肛缘外做一横形减张切口2~4cm,切口周围潜行分离1~2cm,后用0号丝线间断缝合。外用凡士林油纱条覆盖创面,塔形敷料包扎固定。术后控制排便,术后3~4d排便为好,排便前给润肠通便药。常规换药,保持切口干燥,术后6~7d拆线。

4Y-V形肛管成形术适于肛管中度和重度狭窄。

麻醉成功后,在肛管后位正中线处做纵行切口,切开狭窄瘢痕。由切口外端向肛门两侧再做两个切口,使整个切口变成Y形。切开皮下组织后,由切口中点向下分离切口周围瘢痕组织,游离形成皮瓣。在后位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皮下部。将皮瓣尖端部拉入肛管内,与切口前端对合,使皮瓣覆盖全部创面而无张力。用0号丝线或2-0铬制肠线间断缝合黏膜及皮肤,使Y形切口变成V形切口。若肛门严重狭窄,可在前位做同样手术,但不宜切断括约肌。将外包绕凡士林纱布的橡胶管填塞肛门内,以利压迫止血。外用塔形纱布压迫,丁字带固定。

参考文献

[1]罗享卿.史海安.袁观宏小儿肛门直肠狭窄再手术1999(08).

[2]徐光.左学金.白练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的研究1990(11).

[3]徐以浩直肠肛门手术后感染的问题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