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

李进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李进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是全方位的变,而课改的阵地主要在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逻辑性和思维性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与条件”“知识与能力”去展开,通过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的目的。40分钟大家一起演绎的是“如何推理”,归纳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规律。”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勤

这里的“勤”,不仅是学生要勤,其实教师也要勤。这个字我有更深的理解,教师要做到“三勤”。首先备课要勤,在这一环节,必须站在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实施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活动,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翻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例题。做到知识面要广,知识结构要有梯度。其次,课堂上要“勤”,教师上课应该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对课中的题型进行教具展示,实战演练,让学生分组讨论,互帮互学,调动兴趣,提高效率。最后,作业反馈要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类型都应考虑,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我在课堂作业中实行”3+5+6“的模式。(基础差的做3道,中等生做5道,优等生做6道,)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有选择性的尝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内容。

二、简

这里的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教师应该简化过去复杂的教学模式,实行“预习------质疑-----释疑----结论”的新课堂理念,结合课程安排的探究,学生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现价值,找到结论。正在简单的例题结构中,简化过程,简明题意。教师不应包办,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在探究中、合作中、体验中实现新知识的架构和旧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简”中“解放”了自己,成就了学生,把教学时间花在了刀刃上,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三、节

“节”就是教学内容应该有梯度,每节课的内容教师把握好,不能太多,完成不了的知识分步完成,落到“点”上,不一定按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我认为只要把某个知识点搞懂就行,学生能用,有时只要“举一反一”就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节制,讲解有节制,做到“有理有节”。

四、约

师生之间要有约定,要求简单的题自己完成,复杂的题共同探讨,杜绝抄袭。这要求教师对作业的反馈要及时,自己的任务应在第一时间去完成。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作业中,师生应该约法三章,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做一个有信的学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勤简节约”。坚持“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课改上,本领显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