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疗效分析

万吉峰李玲

万吉峰李玲(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胸外科271500)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探条扩张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年来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行内镜下探条扩张术,依次增加扩张器的直径,每次扩张3分钟,2周后再次扩张。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探条扩张术后症状缓解,近期疗效97.4%,远期疗效91.7%。结论探条扩张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好,适用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治疗。

关键词:内镜下探条扩张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2%~9.5%[1]。我们随访分析了近2年来我院采用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96例患者的资料,对其近,远期疗效及影响探条扩张疗效的因素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9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咽下困难,黏液反流。所有患者均有术后病理。术前胃镜结合病理检查明确为吻合口良性狭窄。吞咽困难按Stooler分级,1级2人,2级52人,3级41人,4级1人,狭窄程度0.2~0.6cm,平均0.42cm。

1.2.器械与方法

1.2.1器械选择Savary-Gilliard扩张器(探条全套6根,为锥形硅胶探条,管长80cm,直径5~15mm及引导导丝),日本Olympus公司V-70电子胃镜。

1.2.2方法术前7天嘱病人停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上消钡餐造影检查,禁食至少12小时,术前30min肌注丁溴东莨菪碱10mg,地西泮10mg。服胃镜胶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插入胃镜,观察吻合口狭窄部位,估计狭窄部直径及所需扩张器型号,测量狭窄部远端至门齿距离,经胃镜活检管道送入引导导丝,越过吻合口狭窄部位,在X线透视下使导丝顶端至狭窄段以下6~12cm,操作者缓慢拔出胃镜,同时助手向胃内送入导丝,保证导丝在胃内位置相对固定,选比吻合口狭窄部口径略大的扩张器,将导丝穿入扩张器中心管道内,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待有阻力感后,于透视下慢慢将扩张器的扩张部通过狭窄口送到狭窄部远端,停留3min左右,依次增加扩张器的直径,使狭窄吻合口逐渐被扩开。扩张完毕,扩张器连同导丝一起退出,再次插入胃镜越过吻合口,观察有无肿瘤及其他合并病变,及有无并发症。间隔2周后再次扩张。

1.2.3术后处理术后禁食2h,6h后无症状可进冷流质饮食,12h后半流质饮食,24h后软食,48h后可进普通饮食,嘱坚持进食固体食物(如馒头,面包)。术后常规应用消炎,止血及粘膜保护剂。

1.2.4并发症及疗效观察术后立即胃镜检查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症状,复查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并观察吻合口大小。无效:吻合口直径小于6mm;有效:吻合口直径6~10mm,显效:吻合口直径10~15mm。将术后1,3及6个月随访结果定为近期疗效,12个月为远期疗效。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在接受探条扩张治疗后6小时能进食流质,48小时后进普通饮食。所有患者出院时临床症状缓解。随访结果:1个月后没有出现症状,3个月后1例患者出现症状,6个月后有4例患者出现症状,12个月时有8例患者出现症状。

2.2吻合口狭窄扩张程度见附表

2.3吻合口狭窄复发的因素

13例再次狭窄的原因1例为瘢痕体质,9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复发,3例经胸部CT及MIR检查考虑转移的淋巴结外部压迫。

2.4并发症

本组术中所有患者均有吻合口出血,多自行停止,极少出血不止者经双极电凝器止血后未再出血,未见穿孔,大出血,剧烈胸痛及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它不会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其原因[2]有:(1)吻合口瘢痕狭窄;(2)吻合口处肿瘤复发;(3)转移的淋巴结外部压迫。也有人认为主要与吻合方式及患者本身瘢痕体质有关[3]。既往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多采取再次手术治疗,但再次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大,往往不为患者接受。近年来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得到广泛应用,明显减少了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并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探条扩张的原理为[4]:强力扩张狭窄环周的纤维组织或其它增生组织,引起狭窄部一处或几处的劈裂,使局部扩开,使管腔扩大。

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时应注意:术前尽可能使病人食管清洁,以使手术视野清晰;扩张时动作轻柔,不粗暴,扩张充分但不过分[5],逐级更换探条,不可越级选择;扩张时推进的阻力过大或病人胸痛明显,均应终止本次扩张,否则易致穿孔。

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近期疗效好,被国内外学者公认,本组扩张成功率100%,近期疗效达97.4%,远期疗效达91.7%,与报道93.8%[6]比较较高,考虑与术后常规应用黏膜保护剂减少胃食管反流,患者坚持进食固体食物持续机械扩张及随访时间短有关。影响扩张近,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处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淋巴结外部压迫食管,提示防治肿瘤复发及转移可改善探条扩张术的疗效。探条扩张术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剧烈胸痛。本组主要表现为局部出血,经处理后可完全好转,无穿孔,大出血,剧烈胸痛,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作者认为探条扩张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免去病人再次手术,减少患者身体伤害,易为病人所接受,且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可反复实施,对提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智会先,梅平,郝安林,等。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机械进行黏膜吻合434例报告[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54-456。

[1]邵令芳,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第2版。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2002:733。

[3]邵令芳,主编。食管外科学[M]第一版。石家庄:河北科学出版社,1986:634。

[4]刘运祥,黄留业,主编。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

[5]苏海燕,刘文天,王邦茂,等。贲门失驰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8):5-7。

[6]陶浩祥。沙氏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38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4,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