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调查

何忠伟

何忠伟(云南省煤矿精神病院云南昆明652402)

【摘要】目的探讨6O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分布、种类、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60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200例60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者182例,占91.0%。按系统分类依次为:心血管系统41例,内分泌系统27例,神经系统31例,呼吸系统22例,消化系统36例,血液及造血系统8例,泌尿系统15例,其他20例。结论对60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提供前瞻性、全方位护理,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躯体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86-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健康状况也受到社会的加倍关注,目前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较为普遍。为进一步了解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现对本院江村分院207例60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身心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本院住院60岁以上患者200例,占住院人数39.8%。其中合并躯体疾病182例,未发现躯体疾病18例。其中男129例,女71例。

1.2方法:对人组患者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性查阅住院病历,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验与检查结果、饮食、临床诊断、有无合并躯体疾病、躯体疾病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见表1及表2。

表160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分布(n,%)

合并躯体疾病状况男性(n=129)女性(n=71)合计

合并1种躯体疾病52(40.3)32(45.0)84(42.0)

合并2种躯体疾病34(26.4)17(23.9)51(25.5)

合并3种及以上躯体疾病30(23.3)15(21.1)45(22.5)

无躯体疾病13(10.0)7(9.8)20(10.0)

表2常见各系统躯体疾病发生的总例数

由于患者合并躯体疾病2种以上,最多甚至达5种,所以患者躯体疾病发生的总例数达329例。

2.2饮食情况:由于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不同,配备的饮食种类也不同,其中老人餐45例(占24.8%),糖尿病餐30例(占16.5%),低脂餐36例(占19.8%),普通膳食60例(占32.9%),高蛋白匀浆9例(占4.9%),低盐2例(占1.0%)。

3讨论

在本调查中发现60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高达91.0%,本组中合并三种及以上躯体疾病49例(23.7%)。合并躯体疾病中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有报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预后较差,30%~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比例约为80%[3]。研究表明,年老及伴有心血管疾病的精神病患者是猝死高危人群,并认为猝死可能与精神疾病消耗增加,心脏负荷增加,以及进食差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电解质紊乱有关[4]。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代谢、内分泌、心肝肾骨髓等有一定的损害[5]。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可能增加跌倒和髋关节骨折的危险[6]。上述这些研究结果足以警醒精神科护理人员应重视60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的躯体疾病观察与护理。

3.1做好患者风险评估,确立高危人群,进行分组管理按年龄、合并症的种类、饮食、用药、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吸烟等情况进行组别管理。糖尿病组,严格控制血糖、体重,监测血压、血脂,限制吸烟次数。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病先兆限于乏力、消化不良的感觉,易被忽略。准确、及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重视患者主诉,心电图的变化,排便与饮食情况,及早识别,及时与医生沟通,做好防范及抢救措施。

3.2完善病房环境、设施,落实控烟管理。有调查发现,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病例中,以摔伤为首发症状占5%[7]。对年老、体弱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经常卧床、尿频及有晕厥可能者给予重点关注,设醒目警示标识并告知。保证患者衣着合身,鞋子防滑。保持病室光线充足,地面干爽。病区做清洁工作时放置标识牌。增加安全设施,厕所、洗漱间、浴室设防滑垫及安装竖向抓杆,走廊安装横向扶手。设可活动床,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到地。安置在靠近厕所的床单元,必要时配备便椅。劝说患者戒烟或减少抽烟。协同患者制定戒烟计划。

3.3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按饮食种类和进食情况,设置餐位表,固定座位。凸显关注的重点及确保派餐不出错。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集中在餐厅内进餐,注意观察,严防错拿、错食,抢食。吞咽困难、不合作、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安置于监护室内进餐,专人照顾,关注进食量、进食速度,防止发生噎食。进食量不够,劝说无效者,与医生沟通,鼻饲高蛋白匀浆,确保营养。年老、无牙者,安排软、烂、易于消化吸收的老人餐。糖尿病、血脂高者合理安排每餐,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将探访者安排在探访室,让来访家属了解患者目前情况及宣教进食注意事项。动态了解患者进食情况,有效监控血脂、血糖并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的营养状态。

3.4做好患者用药观察。实施按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安排派药方式。对活动受限、易摔倒者安排坐位派药。活动自如年纪稍大者,可优先到发药处吃药。提倡适量活动,一方面增强老年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患者躯体情况变化,并适当进行调整。提高患者防跌倒认知能力,对服用氯丙嗪者,告知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应对策略。嘱改变体位时,做到3个1分钟,并按时监测血压。关注合并躯体疾病的药物治疗,注意躯体疾病对相关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和功能影响,同时需要注意药物问的相互作用。如氯氮平、氯丙嗪可引发高血糖、2型糖尿病,加强血糖监测。

3.5提高护理人员、家属与患者安全风险意识,开展躯体疾病专科团队。首先,强化护理人员自身与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入院时做好评估,及时、准确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做好家属及患者入院宣教及安全告知,并签知情同意书。住院期间按病种、患者意愿定期为患者举办相关健康讲座及在病房每日开展室内运动,如步行、太极拳。为家属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请假期间,护士电话随访。其次,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比率高,且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多数反应迟钝,认知与行为能力退化,常常不能主动准确表达躯体不适,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有多学科知识及技能,敏锐的洞察力,高度责任感、同理心,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强化健康宣教,建立病友互助小组,相互吸取好的经验,心灵上获得正性支持,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及住院的安全性,共同防范意外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衡饮食,安全用药,细心观察,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组织内科专科团队,力求在对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提供高质素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振兰,刘德俊,宋志领,等.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伴有躯体共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531—532.

[2]李骋,马维亚,刘艳丽,等.腔隙性梗塞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8(1):26—27.

[3]巫华兰,孙福成,何青,等.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1):10-13.

[4]储兴,王伟,周晓琴,等.精神疾病患者猝死前心电图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2):77-79.

[5]沈渔邮.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57—958.

[6]江达开.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5—777.

[7]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