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浅谈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张秀丽

作者:张秀丽

(乐陵市房产管理中心)

摘要: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建筑技术被广泛的开发并运用到实践中,在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现代建筑技术,它通过规划和设计手段,使城市和建筑具有舒适、健康、适用、安全的环境,对于提升建筑品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我国建筑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并在仿生技术、生态技术、高新科技技术、智能化技术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在新形势、新思维、新意识下对建筑的要求。

关键词:现代建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4大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呈巨大递增态势,建筑业占用土地面积与消耗资源巨大。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50%用于建筑物,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50%也来自建筑物。我国建筑使用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夏季制冷耗电占用社会总量的1/3,照明耗电也占12%。在我国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可极大提升建筑物自身的热工性能,改善环境质量,减少采暖、空调、照明等人工控制手段,从根本上减少能源等资源消耗。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更为激烈的挑战与竞争,我国建设事业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建筑技术被广泛的开发并运用到实践中,在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现代建筑技术,它通过规划和设计手段,使城市和建筑具有舒适、健康、适用、安全的环境,对于提升建筑品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的现代建筑技术就是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根据系统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保节能技术等技术运用于建设中,从而建立起舒适、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的建筑物,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1]。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生态技术方面、仿生技术方面、智能化技术方面、高新科技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人们在新形势、新思维、新意识下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

一、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现状

(一)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广泛运用于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过去采用的防水技术主要包括防水层防水、刚性防水和卷材防水。优点是造价低、易维修、耐性久,但材料易起火、污染环境。

现代防水技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材料、施工方式的改良,出现了多种新型防水技术,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喷涂聚氨酯和聚脲技术以及喷膜防水技术等[2]。

(二)节能技术

我国现代的节能技术主要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用能设备和系统。建筑材料节能主要应用于墙体的加气混凝土和保温砌模,珍珠岩岩棉和泡沫塑料,应用于门窗的热反射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和中空玻璃以及金属面夹心板。

建筑设计节能主要体现在屋面节能技术和通风节能技术[3]。屋面节能技术包括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通风节能技术利用自然风代替制冷,减少能耗和污染。

用能设备和系统节能技术体现在使用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使用。

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仿生技术

仿生学的研究推动了仿生技术的发展,仿生建筑技术就是以生物系统原理为基础,模拟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建筑的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的技术。目的是应用模拟的方法来改善现代技术设备并创造新的工艺技术。目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和概念仿生等。

仿生型建筑新技术目前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发展需仿生学科的发展,在现代建筑中一般会与智能化系统技术、高新电子技术融合,技术手段和观念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生态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更加关注和使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资源等。如在太阳能建筑中利用高技术系统监控供电、供暖、供热水系统的运行,可自动调节太阳能面板的角度,自动清洗面板上的灰尘,自动加水、加温,使建筑与新能源的利用结合更紧密。

绿色建筑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相结合,在建筑中体现两者优势,利用结构技术、构造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等来强调生态整体效应,消除外界环境对建筑产生的负面影响。生态技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现代建筑注入与高度科技、高度情感相结合的人文要素,如在大型、大规模建筑中的运用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联结、融合,尽可能地减少人为行为对自然要素的破坏。

(三)高新技术

随着中国建筑数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在美观、品质、安全、环境和功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且由于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技术中,如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利用自修复混凝土,在构建出现裂隙时自动溢出树脂将其封闭与粘结;光纤混凝土能够让人们经常监视构件的受力状态。同时也促使了高新科技建筑新技术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发展,如建筑安全防范设施、智能化设施、通讯和数据传输设施等与电子产业发展相结合;新型防水保温材料、新型墙体、居住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相应的新材料、新工艺紧密相关[4]。

(四)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逐渐走入建筑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建筑使用功能、设备技术及工作上的变化,已经改变着一些相关建筑类型的设计要求。现代建筑工业的个性化发展将过渡到智能大厦或智能住宅中工作为主。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改变着建筑的调控手段。高技术的综合环境节能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建筑物实施调控,使其最大程度依靠可再生能源,减少运转中对于系统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未来,我国仍会是建设的高峰期,建筑业的发展还必须与相关新技术相结合,提高建筑最终产品的科技含量[5]。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新工艺将逐步改造传统建筑业,满足人们安全、舒适、便捷、快捷、节能、增值等各类现代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景波、张庆彬.浅谈对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J].工程技术

[2]久洛?薤白时珍,肖立春译.新建筑与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技术出版社.2006年

[3]雍静,李北海,杨岳.建筑智能化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4]邓创奇.试论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2)

[5]李猛.浅谈我国现代建筑技术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25: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