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在对并发症、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手术室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在对并发症、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价值

陈兰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不良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骨科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定为观察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定为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率、护理总满意率及护理后心理情绪管理分数分别为17%、87%、86分;对照组相应为27%、43%、73分。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心理情绪管理分数,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循证护理;对比;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99-02

护理自古有之,但将护理列为一门学科始于南丁格尔,我国开始引进护理学于1835年广东第一所西医医院成立期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被分为不同类型。循证护理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前结合患者病情、心理变化等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和流程[1]。研究表明在手术室开展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手术效果,获取患者配合,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不良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患者资料和护理方法

1.1患者资料

60例研究对象为2016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9例、股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2例。年龄段18~62岁,均龄(30±1.5)岁。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各17例、13例。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患者分别为5、6、8、6、5例,均龄(30±0.5)岁;

对照组男、女患者各19例、11例。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股骨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患者分别为6、3、7、7、7例,均龄(30±0.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资料性别、年龄上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我院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等,获取患者及其家属配合。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方法为:(1)护理前告知患者循证护理基本概念和护理方法,获取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循证信息系统和循证护理方式[3],建立循证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领导者,向组内护理人员介绍循证护理的定义、方法及措施等,护士长为患者分配专业护理人员。(2)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护理人员从旁记录患者情绪状态,辅助心理医生鼓励患者,增加患者手术信心。(3)术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禁食禁水,给予患者口服安定,稳定患者情绪。(4)术中详细检查手术室各项器具准备情况,卫生是否达标,温度是否适宜,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再次鼓励患者。(5)术后为患者准备干净整洁的病房,调节适合患者的病房温度,密切观察各项体征指标,按摩患者四肢,促进血液流畅。(6)患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7)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同时和患者家属反馈手术结果,让患者家属安心。(8)患者手术恢复后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发因素、临床症状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1.3观察指标

1.3.1以术后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的总并发症例数,并计算总并发症率,总并发症率=并发症总例数/40例。

1.3.2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百分制,以>60分为合格,70~80分为一般,80~90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合格、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的例数及概率,并分别计算护理总满意率,总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3.3自制心理情绪管理评价表,选取百分制,患者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情绪管理越好。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开展调查,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管理分数。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两组患者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以t、χ2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以P>0.05、P<0.05分别表示无统计学意义和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总例数为5例,总并发症率为17%(5/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总例数为8例,总并发症率为27%(8/30)。由此可知,观察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表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统计表[n(%)]

由表可知,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2.3观察组护理前心理情绪管理分数为56分,护理后心理情绪管理分数为86分;对照组护理前心理情绪管理分数为55分,护理后心理情绪管理分数为73分。由此可知,观察组心理情绪管理效果比对照组好。

3.讨论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和车祸现象不断发生,我国每年因车祸骨折的人数也逐渐上升。除了车祸引起的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每年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人数也逐渐上升。大多数骨折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因骨折位置不同,术后均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此外,骨折患者创伤大,手术较为复发,术后恢复时间长,于患者生理和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了调节患者心理情绪,常需要对患者施加护理干预[4]。但不同护理方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对骨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调节患者心情,减少并发症产生[5]。循证护理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个护理概念,医学领域认为,结合患者病情、心理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询证护理计划和措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由两组护理统计结果对比不难得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患者心理情绪管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对骨折患者采取询证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心理情绪管理分数,更能降低术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总之,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议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华肖红,邱素兰.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急诊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35):115.

[2]张静,史彩芳,窦慧.循证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感染情况的探讨[J].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224-225.

[3]马玉红.循证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97-98.

[4]陈风云.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0-12.

[5]孟令玲,穆晓佳.优质护理在骨科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