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常用局部缓释剂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分析常用局部缓释剂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任忠宝

大庆圣爱利德口腔专科医院163311

摘要:目的:分析常用局部缓释剂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用药方式纳入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硝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替硝唑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2例,替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例,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与替硝唑均为常用的局部缓释剂,但是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更加理想,药物应用安全有效,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常用局部缓释剂;牙周病治疗;甲硝唑;替硝唑

牙周病为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所引发,对患者的牙齿周围组织会产生较大影响[1]。疾病发生率较高,且易于复发,患者多具有疼痛、溢脓及口臭等并发症,药物治疗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2]。当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局部缓释剂控制疾病。为了全面了解常用局部缓释剂在牙周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用药方式纳入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用药方式纳入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n=45)。甲硝唑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4:21,年龄范围在24岁到65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41±3.11)岁。牙龈炎17例,牙周炎28例。病程时间在4d到8年之间,病程时间均数为(6.03±1.21)个月。替硝唑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5:20,年龄范围在23岁到65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35±3.05)岁。牙龈炎18例,牙周炎27例。病程时间在5d到8年之间,病程时间均数为(6.11±1.15)个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调查(p>0.05)。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实施口腔双氧水清洗治疗,牙周袋涂碘甘油。甲硝唑组口服甲硝唑治疗0.4g/次,2次/d,连续治疗14d。替硝唑组首日2.0g,分为2次服用,其后单次口服1.0g,同样连续治疗14d。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患者炎性反应消失,疼痛消失,牙周袋消失或者变浅,正常咀嚼功能不受限;好转: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牙龈肿痛症状基本消失,牙周袋变浅,牙齿功能受限较小;无效:未满足上述条件,症状未改善或者持续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与t值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p值予以评价,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甲硝唑组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好转9例,无效1例;替硝唑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4例,好转14例,无效7例。甲硝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替硝唑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甲硝唑组与替硝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甲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2例,恶心1例,头痛1例;替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例,恶心1例,头痛2例,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周病为牙周疾病的总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转变,牙周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患者多具有牙龈发炎、疼痛以及出血等临床症状。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形成,牙周袋中脓液溢出,牙齿存在不同程度松动的症状,且在X线片下能够观察到牙槽骨呈现出不同程度吸收的现象。

牙周病的发生会对患者口腔健康产生较大影响,牙周病的发生会致使患者牙齿松动、移位,且对患者的日常咀嚼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致使患者牙齿脱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避免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牙周病治疗的方式不断增加,在洁治、刮治以及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基础上,药物治疗的价值也十分突出,能够对患者的疾病产生消毒与控制的作用效果,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甲硝唑、替硝唑均为临床治疗牙周炎的常用药物,替硝唑对厌氧菌能够发挥较强的活性作用,能够参与到细菌DNA代谢的过程中,促进细菌的死亡,对患者症状的治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对消化球菌属、梭形杆菌等均能够产生较强的抑制效果,抗菌、消炎的效果更加显著,炎症控制速度较快[4]。

根据数据调查的结果来看,甲硝唑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替硝唑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组间差值比较的结果表明相较于替硝唑,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甲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2例,替硝唑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3例,不同局部缓释剂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药物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综合上述内容,甲硝唑与替硝唑均为常用的局部缓释剂,但是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更加理想,药物应用安全有效,建议在牙周病患者治疗期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婷,蒋自然,魏福兰,等.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龈退缩状况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2):755-758.

[2]邓昊,周立辉,鲜文,等.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9):1732-1734+1743.

[3]戴泓.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69-170.

[4]赖小兵.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8):382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