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区形态学室间质评总结

/ 1

参加全区形态学室间质评总结

陆超华

陆超华(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37300)

【中图分类号】R329.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73-02

形态学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它不能依赖仪器的检测,主要依靠显微镜用肉眼观察来判断,因此,要求检验人员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参加形态学室间质评,主要目的是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形态学检查水平。笔者对本科2010年至2012年参加广西区室间质评作了回顾,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广西临验中心发放的光盘,每幅图注明标本来源,染色方法及相关结果的选项代码。

1.2方法:根据图形要求,对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或物质进行判断,结果以相应名称编码表示,以网上形式回报质评结果,待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错报结果进行总结。

2.结果

3年中进行了6次,共80幅彩图的质评,共收到80幅彩图的反馈结果,各年份的符合率、错报率见表。

80例回报结果中,回报正确71例,错报9例,符合率88.75%,错报率11.25%,其中骨髓细胞学错报1例,寄生虫4例,尿沉渣形态学4例,现将错报原因分析如下。

2.1细胞学报错1例

2.1.1参考答案为原单核细胞,我室报早幼粒细胞。原单核细胞胞核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核仁大而清楚,胞质丰富,呈灰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原因在于对原单核细胞概念认识模糊,加上该细胞核偏边,圆形,而没有注意核染质就成错报。

2.2寄生虫错报4例

2.2.1参考答案疟原虫滋养体,我室报疟原虫环状体。图片指示为间日疟原虫滋养体,其胞质增多有空泡,胞核增大但仍为一个,被寄生的红细胞体积胀大,颜色变浅,出现了薛氏点和疟色素,而环状体胞质少,胞核呈点状。

2.2.2其余3例均为寄生虫卵,钩虫卵、鞭虫卵和华支睾吸虫卵,形态清楚,没有疑问。但我室回报人员工作粗心大意,把回报顺序颠倒或编码错误,而引起错报。

2.3尿沉渣形态学错报4例

2.3.1参考答案为混合管型,我室错报白细胞管型。图中管型骨含有不同细胞及其它有形成分,混合管型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折反应等疾病。

2.3.2参考答案为磷酸钙结晶,我室错报酪氨酸结晶,磷酸钙结晶有非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楔形或玫瑰花形,具有针状末端,排列成束状。而酪氨酸结晶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成团,羽毛状。

2.3.3参考答案为尿酸结晶,我室错报为尿酸钠结晶,尿酸结晶其形状为钻石形、立方形、三棱形、蝴蝶形或不规则形,薄的结晶常无色,厚的结晶呈黄色至红褐色。

2.3.4参考答案为胆红素结晶,我室错报磺氨类结晶。胆红质结晶外形为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黄红色。

3.小结

3.1通过开展临床形态学的室间质评,使我们对形态学的认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科各专业组成员,集本讨论,致在对全本人员进行形态学学习,提高总体水平,随着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的普及,视了对血常规,尿常规检验中形态学的观察,以至造成漏诊,漏检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开展形态学的质量评价,重新提高检验人员对形态学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对目前众多检验室间质评项目来说,还没有哪一项像细胞形态学这样,即接近日常实际工作,又可根据质评反馈信息,重新再现,并组织众多人员讨论获得再次学习提高。

3.2误报、错报原因分析

3.2.1对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血液病的细胞形态呈多形性变化,或由于染色不佳、细胞形态不典型,因而更易增加细胞的识别难度,所以确认指针所指细胞形态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多看看背景细胞和伴随细胞,切忌根据某一点而导致错误。

对少数或罕见的血细胞及形态学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误诊,由于一些病例的图片日常工作中难以见到,以及不够全面仔细,不敢肯定,很易导致误诊。

3.3形态学室间质评这是好事,但在操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大部分图片都呈现单一的细胞需要辨认,但是从临床工作积累的经验来看,许多细胞单从形态学上是很难区分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要考虑到患者的情况以及其他的检查,形态学至少也要经过组化染色以及全片形态学的特点才能进行分类,如果仅仅对单一细胞进行辨认,由于着色的差异很难对某一细胞进行明确的定义。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等.中国血细胞诊断学.2010年8月.第一版.

[2]王鸿利.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雷恩奇徐卫平.骨髓涂片检查室间质评12年回顾[J].福建医学检验杂志,199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