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韦飞燕

韦飞燕(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6-178-0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作为重要概念进入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受到强烈关注。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未来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要素,才能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扩展课程外延,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引领、帮助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最大化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观念更新和完善的必然,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教学之后,由于教学和研究的深层需求,自然会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边教学边开发,边开发边应用。但一般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且比较随意,不太注重总结提炼。必须明确资源开发的意义,加强目标意识。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1.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能力提高。

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联系,还不同程度地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往往多从具体形象入手,习惯于直接参与、形象感知,在此基础上获得直接经验。按照这一认知规律,教学中需要直接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而营造具体情境,显然也需要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源。

2.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积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用之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承文化。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言的工具价值,教会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语言实践服务。第一,运用语言文字,促进表达交流。首先要学习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了解。还要学会倾听,明白别人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有效运用语言实现交流。其次要学习阅读书面语言,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领会文字传递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习写作,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感所得,用语言描绘所见所闻。第二,增加语言积累,实现语言内化。语言含有各种重要信息,而信息储存往往以语言作为存储方式,因此,语言具有记忆功能,语言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语言记忆,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记忆,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积累。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模仿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交流等实践中形成的。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促进学生的有效表达,都必须有大量的课程资源作凭借,并通过有效利用才能达成。

3.丰富语文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语文课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认识自然、接触社会、感受文化,在生活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开展语文实践。因此,生活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语文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实践

(一)举办手抄报活动。

学校、班级的板报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七年级板报以插图为主,充满童稚和童趣;八年级板报图文并茂;九年级板报惟妙惟肖,趋向成熟。办手抄报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尽情施展才华。从主题选定到排版设计,从构画报头到写美术字,从板面美化到誊清,都包含了很深的学问,这样的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等方法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了有关名人的文章,让学生办手抄报,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名人的故事;济源创建如火如荼的进行,要求学生办手抄报,牢记文明创建知识……

(二)举行古诗词背诵。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两颗明珠,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我们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在金色年华里,亲近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让学生诵读诗文,营造书香校园。我给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背诵时间以及检查措施。让学生把早读前的这一段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天早上背诵一首古诗词,组长检查,老师抽查。每星期五第二节课把本星期所背古诗词集中起来背诵检查,给那些背诵熟练的同学发放微笑卡,四人一小组的同学全背会的给小组发放微笑卡。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们都认真背诵。对于那些背诵慢的同学,小组其余同学帮助他记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如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举办古诗词朗诵会。古代诗词丰富多彩,学生们时而齐背描写朋友离别的诗,时而分组背诵边塞风情的诗、时而单独吟诵思乡之情的诗,时而男女对背写出人生哲理的诗。通过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学生们都陶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看到他们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吟诵起来。

(三)了解民风民俗。

初中语文不少课文包含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些文化元素的,它们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等,本单元为民俗单元,或写各地的节日风俗,或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通过学习《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让学生将自己点差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这样,学生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

总之,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是空谈,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开发并且利用适宜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践的前提,而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又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强度,也就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多种途径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