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资源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开发学生资源优化数学教学

周卫

光山文殊高中周卫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也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课程资源这一新概念也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愈凸现其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合理应用。

一.开发学生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1.学生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既包括课程物质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等,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所采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所获得的经验与感受、所形成的良好师生关系,甚至学生的练习和考试结果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资源供开发利用。

2.开发学生资源的价值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优化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多向互动性,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在新课标理念下,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合理有效地开发学生资源,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优化数学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因此,开发学生资源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的原则和途径

1.学生资源开发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切合师生和客观现实的实际,必须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开发学生资源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性原则:当我们有了“学生资源”意识之后,不难发现,可供数学教学开发利用的“学生资源”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时,应从数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合理选择和重点开发利用教学中所需要的学生资源中的某些方面,力求做到“重点、经济”,突出资源的“针对性”、“优先性”。

(2)适应性原则:学生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作为一种资源,它又具有客体的一面。因此,开发学生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个性差异、知识结构和智能水平等等,力求做到“合理、有效”,突出资源的“需要性”、“人本性”。

2.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1)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中学数学新课标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影响着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又往往容易在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某种认识、情感甚至行动上的“共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数学学习目的性、价值观等等,都是教学上可资开发并能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教学资源。

(2)从数学学习的方法策略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捕捉利用学生思维的瞬间亮点。民主开放的数学课堂,必然引发师生间思想的交锋,也必然促进学生灵感和智慧的产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时可能突发新颖奇特的念头、可能作出独别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可爱”的错误,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亮点,来自于学生,反映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原汁原味的思维轨迹,容易被师生忽视,但却是教与学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教师不可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其价值也就在于此。

(3)从数学学习的师生关系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而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自身良好的品行和精深的学识以及学习生活中建立的融洽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上思想、要求和疑难困惑,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将成为一条真实可靠的信息源。

此外,利用课前课后,通过学生练习、考卷等媒介,教师一两句鼓励、赞扬或点拨的话有时也能收到“良言一句三春暖”的效果。其实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记得在去年庆祝教师节班级黑板报专栏里,同学们的一段祝福语让笔者温暖至今:“献给数学教师——忧愁是可微的,快乐是可积的,在未来趋向无穷大的日子里,您的幸福和快乐是连续的。我们对您的祝福可导且大于零,那么您的幸福函数将恒为递增!”字里行间,文理交融,句句祝福语,款款师生情。总之,师生间的交流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一句话,不拘形式途径,重在心灵沟通。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师的师德、品行、人格、精神、学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学生学习资源。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必然在学生身上留下深刻烙印。教师要在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学习和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镜子、一盏指路灯;教师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亲、可敬、可说心理话的朋友。

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新课题,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在此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