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 2

浅谈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吴晓丹(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本溪117022)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口腔专业教学中,临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口腔临床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检验学生能否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病人和预防口腔疾病能力的指标,也是实现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摆在每一个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口腔修复实验课教学的现状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例如义齿设计、卡环、排牙、颌位关系移、义齿制作等,如果不结合实物观摩和动手操作就很难理解。口腔修复学本科生培养和执业医师考试也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义齿修复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因此,实验课作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能,接触具体病例,掌握、验证和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课堂,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口腔修复高等教育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验课教学,实验

课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口腔修复学实验课的师资配备较理论教学有很大不足。理论教学组以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为主,每年的主讲教员4~5人;而实验课教学的师资配备则一般为1~2人,并且学历职称以讲师、助教为主,实验课示教任务重。

1.2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课的现象,认为实验课操作内容与理论相差不多,只要学好理论就可以,所以放松实验课的学习。

1.3实验设备陈旧,不能很好地模拟口腔真实操作环境,导致学生实际操作的临床体验感差,在实验操作的体位调节、支点选择、邻近组织的保护、牙体预备等实验项目上的操作欠标准。

1.4实验课教学大体上实行的是先全部上完一个专题的理论课,再集中进行该专题的实验课。由于一个专题的理论课授课时间较长,往往学生在开始相关实验课学习时已经对理论课的学习内容有所遗忘。此外,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均在课堂和实验室进行,学生缺乏对临床实际操作过程的直观印象。

2口腔修复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教学设备、师资方面多种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实验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对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1调整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有一支素质高,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做保障。多增加辅导教师的人数,由从前的一个教师负责30个学生的操作指导,变为一个教师负责10人的操作指导。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获得近距离观察教师的示范以及更多个别指导的机会,另一方面合理分配了教师的临床、教学工作时间,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年轻教师的授课、带教水平。

2.2纠正学生对实验课的错误观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和实验课开课之初,就着重强调口腔修复的诊疗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操作性要求极强。口腔修复不仅要诊断正确,设计合理,更要操作规范、工艺精细、舒适美观。要达到这种诊治效果,动手能力尤显重要。实验课教学是理论课和临床实习间的纽带,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学生在实验课中获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其今后临床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大量的临床基本技能、标准化操作流程均要在实验课学习阶段了解、掌握。学生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口腔修复实验课教学中所涉及的技工工艺基础部分是每个口腔修复临床医师熟练掌握的,如果忽略这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口腔修复医师。

2.3改进实验教学程序,增加临床见习比重。针对口腔修复学理论抽象难懂、操作讲解多的情况,可将部分实验教学程序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先集中上专题理论课、后上实验课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为先临床见习、后上理论课、之后上实验课、最后再临床见习的新模式,并且将一个专题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进行同步交叉起来。例如,在进行全口义齿授课时,首先安排学生临床见习,带教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典型病例,使学生对全口义齿的选择、制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重点、难点;然后进行理论教学讲解全口义齿的结构、固位原理以及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接下来进行制作蜡基托、蜡堤以及头颅模型转移颌位关系的实验课;之后理论课继续讲解全口排牙和平衡颌的原理;再下一步实验课全口排牙和调整平衡颌关系,完成蜡型制作;最后再回到临床,见习全口义齿的戴牙、复诊过程。这样通过对实验课教学程序的改革,使学生在理论课时加深对操作技能的理解,在实验课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临床见习的引入,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在理论课、实验课所学不到、体会不到的临床操作、接诊技能,而且对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医德医风,以过硬的业务水平服务于患者大有裨益。

2.4更新教学实习系统,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我校引进的仿真头颅模型可以模拟真人的头颈活动、调整转动,还可以模仿开闭颌运动,并且带有仿真的颊部软组织、可替换的人造牙的上下颌。学生能够在仿真头颅模型系统上掌握多数口腔修复学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医患体位的调节、支点的选择、对操作区邻近组织的保护、利用口镜牵拉组织和观察操作匾的方法、牙体预备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基牙预备三维激光扫描测评系统”、“PD操作自动轨迹跟踪系统”等多种评估系统以及“涡轮手机压力浏评系统”,能够通过将学生的操作与教师的标准化操作的各个步骤进行比较,提供细致的反馈信息。应用此反馈信息,在操作中不但能对学生的操作提供实时指导,而且在操作后可对学生操作过程、修复体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纠正错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以提高临床操作的质量以及效率。通过高度仿真的教学实习系统,在实验课上教师们就能够最大限度模拟临床实际操作,缩小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差距,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对实验课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5引入学生互评、技能竞赛的考评机制。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结束后,学生将制作的修复体和实验报告交给老师,由老师评分。在实验课教学中发现,这种考评机制会导致学生只关心分数而忽视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专注于自己完成的修复体而忽视对其他人操作技巧、制作心得的了解。而新的实验课考评方法是当完成阶段的实验课教学后,先让每个学生分别进行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的体会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展示自己制作加工的修复体,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讲述者的操作心得、修复体完成情况进行讲评,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通过学生互评,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总结和巩固前段实验教学的成果,全面了解其他人的经验教训,还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验教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下一阶段的实验课教学。同时,我们还应在实验课的各阶段举办“口腔修复实验基本技能操作大赛”,由学生自己评比出他们在实验课中所制作出的高质量修复体,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和体会

新的口腔修复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提高全冠蜡型、卡环弯制、全口排牙等基本技能。与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相比,新的实验课教学改革模式在授课的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还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还能觉得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富于吸引力;理论考试成绩表明更多的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学生们在临床实习中理论基本功扎实,临床操作标准,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思辩能力。然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安排、实验设施均要求实验课授课教师不但要对口腔修复学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实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及知识更新、创新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