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模式

丁勇江

【摘要】: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不仅减少了社区体育设施投入,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推动了高校体育的发展,为新时代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社区民众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区体育融合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社区体育随之崛起,人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由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不断密切。搞好二者的关系,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社区硬件投资,还可以广泛地调动全民健身积极性,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

1、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1.1高校体育设施完备,有效利用率低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截至2003年,全国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达到了558044个。其中,高校体育场馆总数为28741个,而且质量都比较好,但是经常对外开放只有12.99%,不对外开放有51.88%。可见我国高校体育资源虽然丰富,但有有效利用率很低。同时由于很多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即使开放也是时间很短,极大地浪费了现有的体育健身资源。

1.2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体育教师的社区体育参与度不够

高校有大量的体育教学能手和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如果鼓励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必然会有效地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面貌。然而,事实相反,无论是在校体育教师和离退休的体育教师都缺乏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白白地浪费了这些体育师资的课余时间。

2、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了民众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分支。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实现大学体育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而还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加强了高校对社区体育发展理论的研究。正是由于此,我们针对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周边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1本校的场地和师资条件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硬件设施完备的现代化高等院校,它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齐备,拥有多种体育场馆。有室内体育馆两个,其中含2个室内标准篮球场,4个室内排球场,8个室内标准羽毛球场,1间健美操教室,1间形体教室,1间瑜伽教室,1间形体教室;一个标准田径场,20个室外篮球场,3个室外网球场。但是这些优质的场地除了日常供师生教学和训练之外,基本上都处于空置的状态。

其次,体育教师资源也比较丰富,拥有副高职称体育教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都有比较强的专业授课技能,并各自负责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篮球、健美操、瑜伽、武术的专项辅导工作。

2.2周边社区居民对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态度调查

我校地处绍兴市越城区市二环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们利用概率分析法对该范围内的部分区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调查人群中72%的社区居民是非常欢迎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开放的,这表明社区居民对高校体育活动的参与是持肯定态度的。而在愿意到高校体育场馆锻炼的原因调查中,“有良好的锻炼氛围”和“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所有的选择因素中占到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概率。

2.3社区居民对高校体育专业化指导的需求状况调查

社区体育由于一直以来缺乏关注,所以专业化的指导人才极度缺乏。但是这仍然无法消磨居民的体育热情,参与度仍然很高。所以高校体育人才适时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创建有利于社区居民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据此对社区居民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需要的居民数量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0.2%;不需要的仅为30%。

2.4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实际体育消费能力的比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范围内,居民的体育消费层次的比例为:每月100元以下者占到了70%,每月5~10元者占到约20。超过100低于150元的占到了6%,而150元以上者仅占3.3%。由此可见,目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周边的社区居民实际体育消费热情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详细根据本区域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来确定合理的收费价格标准,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热情。

3、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3.1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规范社区体育相关法规

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之间的融合共享并不是简单地打开校门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馆,它实际上是一种涉及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群体领域的社会行为结合体。政府在做社区体育建设规划时要针对学校周边社区在体育发展上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政府也要采取行政手段制定相关法规来引导和贯彻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融合共享这一重大社会课题。

3.2高校体育场馆和服务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办法

3.2.1高校与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的互动交流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高校周边的社区缺乏大型的体育场地,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十分活跃,逢相应节日,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举办一些娱乐性的街道运动会。这一状况实际上正是高校体育管理部门与社区可以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话题点,校方本着社会共同发展的意义要主动上门向社区介绍和推广自己的体育服务内容,为高校体育场馆争取更多承租的机会。这样也就实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融合。

3.2.2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区的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课程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广大社区居民的锻炼习惯,保证早晚时间要向附近居民开放场馆,利用场地的空闲时间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并本着公益性的目的向其收取合理地费用。既活跃了社区体育氛围,又保持了高校体育场馆的持久性。

3、高校体育专业人力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对策

由于高校的体育专业师生拥有较多的课外休闲时间,这样也就给社区体育指导以机遇。社区可以利用一些业余俱乐部的形式聘请高校的体育专业指导教师,而教师在收取费用时也要怀着一份做公益的心,避免漫天要价。同时政府也要适时地给予这些教师以奖励,提高其服务的积极性。

此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当社区体育服务志愿者,既改善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社区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