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王立军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口腔科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观察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给予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给予前臂皮瓣),对照组---20例(给予股前外侧皮瓣);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SA、IL-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血清SA(0.51±0.22ug/ml-1)、血清IL-2(12.61±3.51ug/ml-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疗效显著,而血清SA、IL-2水平测定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组织缺损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会因局促组织的缺损,从而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在临床上采用局部组织缺损修复术可以弥补这一缺点,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术成功率比较高,并且并发症比较少【1、2】;我院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术,并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给予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给予前臂皮瓣),对照组---20例(给予股前外侧皮瓣)。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0:10;年龄范围21~87岁,平均年龄(64.21±9.64)岁;疾病类型:舌癌5例、口底癌4例、颊癌4例、唇癌3例、颌下口底区腺样囊性癌4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9:11;年龄范围20~88岁,平均年龄(64.25±9.60)岁;疾病类型:舌癌4例、口底癌5例、颊癌5例、唇癌4例、颌下口底区腺样囊性癌2例。

40例患者均符合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诊断标准,并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前臂皮瓣,对照组患者给予股前外侧皮瓣;根据受区部位、受区吻合血管(如甲状腺上动脉、颌外动脉、舌动脉以及颈外静脉等),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采用缝线将皮瓣和受区部位进行相应的动静脉缝合,手术结束后给予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并对头部进行固定,制动72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肿胀情况以及皮瓣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等情况,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且记录两组患者血清SA、IL-2。

1.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临床总有效率)用%表示,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计量资料(血清SA、IL-2)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在增加,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会给患者的口面等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损,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以及形象破坏等现象【3、4】;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应给予相应的组织皮瓣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局部功能以及恢复观外,对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一般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它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5、6】;前臂皮瓣操作简单,对咽、喉部的缺损具有独特的优点,可以起到供血功能障碍小、更加美观的优点;因此临床认为游离皮瓣移植术可以作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首选修复方式【7、8】。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血清SA(0.51±0.22ug/ml-1)、血清IL-2(12.61±3.51ug/ml-1)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前臂皮瓣的临床效果比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疗效显著,而血清SA、IL-2水平测定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克热木·阿巴司,赵莉,刘慧等.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2):39-42.

[2]王友元,范松,林钊宇等.折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颊部洞穿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1):41-45.

[3]朱力,张虹,王朝晖等.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和口咽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12):93-96.

[4]程祥永,张兰.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1):78-79.

[5]徐雪英.综合护理干预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83-85.

[6]郭家平,王翔.游离皮瓣移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6):915-917.

[7]郝春海,许坚.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现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5):379-382.

[8]孙坚,沈毅,李军等.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后缺损的分类和修复重建[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5):4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