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中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阅读课中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

王硕红

浙江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王硕红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后不仅能够完成浅层理解题,更要透彻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训练阅读速度,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

在现行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阅读课占了两课,阅读课的题材广泛、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如果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则能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把握中心大意的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将阅读能力分解为快速浏览能力、猜词能力、分析能力、捕捉主题句能力、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等几方面加以训练,以培养阅读能力。下面谈谈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引入题材(Preparationforreading)

一般情况下,阅读课前教师并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安排在课内进行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可采用设置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书信、日记、戏剧、传记、说明文等。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应根据材料中不同内容和体裁,适当地输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如教SEFCBookIAUnit11TheSoundsoftheWorld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了一首贝多芬的《命运》钢琴曲,然后叫他们谈谈对这首曲子的理解:Howdoyoufeel?What’sthemeaningofthemusic?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这首曲子比较熟悉,他们谈到跌宕起伏的命运,不向命运屈服,要与之抗争的精神等等,然后我适时地总结:Musicismeaningful.很自然地导入TheSoundsoftheWorld这一课。在导读方面也可运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尝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

二、加强阅读过程的调控和引导

课文导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必须趁热打铁,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1.一读课文——抓关键词和主题句技能的培养

引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语言学家EddioWilliams说过(1984):Asarule,while-readingworkshouldbeginwithageneralorglobalunderstandingofthetext,andthenmovetosmallerunitssuchasparagraphs,sentencesandwords.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Keywords)和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一般来说,关键词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where,what,why,who之类的问题。主题句一般都出现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时也出现在中间),能概括说明该段的主要意思或观点,是文章的骨架所在。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巧,边读边有意识地去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得到训练。

2、二读课文——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二读课文其实就是细读,目的是为了获得具体的信息(Specificinformation)及细节(Details)。在细读时,学生应学会在某些地方字斟句酌,有时甚至进行语法分析。

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不同体裁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人物传记文学类如SEFC2BJulesVerne:thefatherofsciencefiction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life(生平)——achievements(成就)。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经过二读课文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段落结构,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还要答疑解难。对文中影响阅读的语法和语言点,教师要适当讲解,但不可游离于课本之外甚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教师可尝试用时间排序法、通篇提要法、深层提问法、图示法、瞻前顾后法、句式转变法等等。如下面两道阅读理解题其实就是对原句的一个变形,利用句式转变法很容易解这两道题。

1.TheBritishusedtothinkcryinginpublic____C___.

A.naturalB.sensibleC.unacceptableD.important

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是解题的关键:SeventypercentofmeninEnglandconsideredcryinginpublicincreasinglyacceptable.2.Itisgenerallybelievedthat___C___

A.Nowadaysallpeoplespendtheirlivesinfamiliarcommunities.B.Inthepastapersoncouldhardlygetintouchwithrelatives.C.Familyarrangementshavechangedagreatdeal.D.Westernsocietieshavenotchangedmuchinthepast.

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作为解题依据:RecentstudiessuggestthatfamilyarrangementsinWesternsocietieshavenotchangedasmuchinthelastfewcenturiesasisgenerallybelieved.

3.三读课文——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宗旨、内涵

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复读(Re-reading)课文,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阶段的操练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要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这一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图表法、对比法、时间顺序法、文体结构分析法、检验法和归纳法等。

三、结束语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让阅读课教学在阅读理解技能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不断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使学生养成快速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将极大地增强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提高英语水平,而这些阅读技巧也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