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离不开老年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1

和谐社会离不开老年教育

李岩

和谐社会离不开老年教育

李岩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医院

【摘要】老年教育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老年人继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提供了机会,同时更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必要步骤。

【关键词】和谐社会老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178-01

老年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尽其能、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运用老年教育的阵地,引导广大老年人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增强对党中央、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老年人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是维系家庭和睦的有力支撑者,是搭建社会与家庭文明和谐的桥梁和纽带,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用新的活动方式或社会关系,取代因年老退休而失去的活动方式或社会关系,实现了“老有所学、学而有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美好愿望,引导广大老年学员以积极的心态关心家庭、关注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协调发展,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老年教育不仅为老年人乐观积极情绪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持续而有效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教育群众的重要基地,对老年群体进行道德、技能、健康和快乐教育,使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积极向上、健康进步,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努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老龄问题,把实现健康老龄化作为综合治理老龄问题的根本对策,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其中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全面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就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有力措施之一。

1.老年教育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老年大学在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育方式上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需求;使老年大学成为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政治文化素质的阵地,把老年大学办成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

2.老年教育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已由物质保障型向精神愉悦型转变,学习特点正在由一般的知识性需求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老年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新形势下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管理,整合教育资源,是有效推进老年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在开展老年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

3.老年教育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以老年人的需要为基础,坚持康乐教育与进取教育结合的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而有所变化,要及时开设老年人喜欢的新课程,去掉实践证明老年人已经失去兴趣的课程。在教学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老年学员共同的特点是经验阅历丰富,自主意识强烈,学习目的明确,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老年学员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趣味性;教学方法上应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利用一切机会大力组织学员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唤起老年学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营造良好的老年教育环境。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服务工作,老年大学的管理要采取宽松模式,宽而不乱,松而不散,体现人性化服务。一要从根本出发,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二要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三要做到充分尊重老年学员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畅通民主渠道,建立沟通机制;四要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实施人性化管理,情感化教学;五要尊老、爱老、敬老,多侧面、多渠道给予老年学员深切的人文关怀;六是要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七要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和教师队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建立更加全面、完善、高质量的老年教育体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