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俞红林

俞红林(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61000)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需要进行修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把40例患者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塑形钛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对两组手术全过程的钛钉使用量以及临床并发症、塑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使用的钛钉数量较少,手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钛钉少,修补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06-01

颅骨缺损是患者发生颅脑外伤或者进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3-6个月之后对直径大于3厘米的颅骨缺损进行适时修补,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预防粘连产生癫痫灶等不良症状[1]。目前,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修补颅骨缺损中。我院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的20例患者,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进行修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临床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1岁。颅骨缺损部位:额颞顶颅骨缺损22例,枕部缺损10例,额眶部缺损8例。其中缺损面积最大为13.5cm×15cm,最小为5cm×7cm,平均为10cm×12cm。全部患者中颅骨缺损后最长间隔时间达到2.5年,最短仅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影像学检查对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扫描仪器采用西门子64排高速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把扫描得出的颅骨缺损部位的三维几何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颅骨重建,然后把数据制作光碟后寄到钛网制造公司,由厂家制作颅骨缺损的原始模型。根据模型缺损的大小以及弧度计算出塑形数据,成型后寄回,利用常规高压进行消毒杀菌。

1.3手术方法全部患者都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顺着原来切口的痕迹切开头皮,分离颞肌与硬脑膜的间隙,挑起皮肌瓣,谨慎小心分离以免导致硬脑膜破损,从而造成脑脊液漏。在手术过程中,如若发现患者硬脑膜破损需要立即进行严密修补。显露区域的骨边缘大约为1.5厘米,应该彻底电灼止血,把塑形钛网按照形状放置在颅骨缺损部位,和骨窗要保持紧密贴合。选取3-6枚钛螺钉固定在周围颅骨上面,把钛网安放在颞肌下面,在皮瓣下面引流管接入流袋连续引流。在手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抗感染、止血等常规治疗。手术后2天去除皮下引流管,在手术后9-10天拆线。对照组在手术中根据缺损情况对钛网进行人工修剪与成形,其它操作同观察组相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塑形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临床所得全部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比较

从上表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使用的钛钉数量较少,手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钛网颅骨缺损修补采用的是手工塑形钛网,治疗效果不佳。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生理弧度曲线,把钛网和骨窗多次比对、塑形打磨,手术的时间很长,在手术后也很容易感染,很难把握塑形标准,有时还需要把钛板单做楔形进行剪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钛合金材料的完整性和性质[2-3]。由于骨窗具有天然的生理弧度,采用手工塑形不容易使修补材料和患者颅骨缺损处完美吻合,容易引起患者头皮感染从而导致手术失败。且手术后易发生内陷。

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缺损颅骨解决了上述难题。经过CT检查后进行数据处理,颅骨自然曲面的表面绘制、钛金属的数字制造以及计算机图形的辅助设计,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制定出个性化的钛合金网[4]。在手术中可以精确固定患者缺损位置,实现钛合金网和缺损部位的准确结合,有效避免了传统手工塑形费时费力、塑形效果差的缺点,让修补材料最大限度符合患者生理解剖特点,让修补后患者外观更美丽、自然。一般情况下,患者进行完颅骨修补手术后主要的临床并发症包括感染和皮下积液、皮肤的慢性切割伤等,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和修补所用的材料密切相关,采用数字化的塑形钛网进行修补,由于钛网的边缘已被打磨处理,不尖锐且没有毛刺出现,因此不会出现切割头皮的情况,基本达到解剖的复位,从而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等并发症的概率。

总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钛钉少,修补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付双林,陈儇,王海峰,等.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2:119-121.

[2]宋乐.不同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9(2):39,

[3]PouAM.Updateonnewbiomatcfialsandtheiruseinreconstructive.Surgery,2009.11(2):240-244.

[4]郭永川,索新,郭宏川,等.颅骨修复体数字化塑形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1(4):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