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能力建设为“第三次创业”插上翅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基础能力建设为“第三次创业”插上翅膀

孙留栓武书祥

孙留栓武书祥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在洛阳市区西部,七二五所研发中心、特种装备产业基地、钛产业基地、橡塑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自东向西,在洛河两岸,依次排列,犹如一条巨龙,腾飞在洛水之滨,这只是支撑七二五所第三次创业的物质基础的局部。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七二五所从一个科研机构迅速转变为集科研和11个科技产业公司为一体,拥有5大产业板块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总收入从2002年的2.3亿元猛增到2010年超过40亿元,旗下1个公司单独上市,5个成为上市公司子公司,手持上市公司股份市值100多亿元,成为全国科研院所发展科技产业的典范,胡总书记亲临视察,高度肯定。七二五所高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的支撑,10年间,七二五所基本建设新增面积67万平方米,新建项目近30项,工程质量全部达到省、市优质结构工程,创新引进重要设备5000多台套,分布在全国8个省市的10大科研产业基地使研究所的基础能力一举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

决策:国际一流能力先行

七二五所是国内唯一系统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及工程应用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2002年,新一届所领导面对我国加入WTO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适时做出了实施“第三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坚持“科技为本,创新跨越,寓军于民,做强产业”的方针,把研究所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科研、多个高技术产业公司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全所员工“成就事业、享受生活”的和谐平台。

第三次创业的提出,除了思想上的震撼,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也考验着决策者和员工的意志。2002年七二五所尚“蜗居”在洛阳、青岛、厦门等地数处共占地300多亩的狭小空间,十多个研究室,只有10万平方米左右陈旧低矮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2亿多元的科技产品销售额全靠在“作坊式”车间、工棚乃至露天研发生产,生产条件非常简陋,场地严重不足,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知易行难。孙建科所长回忆说,2003年在决策购置洛阳高新区土地建第一个产业基地时,有人最初认为买30亩就够了,经反复讨论,最后七二五所以出让位于洛阳市区中心地带的67亩土地得到的资金,在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购地163亩,建成4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将分散在三个研究室四个系列的特种装备产品集中起来,盘活了闲置资产,做活了特种装备产业。从此,拉开了七二五所基础能力建设与科研产业同步协调,相互支撑的发展大幕。

组织:统一领导三权制衡

基建工程是业主、承建方、政府、社会和环境等各方利益的交汇体,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相互制约,管理复杂。党委书记马玉璞说,我们当初设计统一领导、三权制衡机制,既是为了保障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发展。

七二五所在大规模建设之初,认真研究基建管理规律,吸取社会上基本建设领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立由所主要领导挂帅的保障条件专项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领导,具体实施中,适度分散管理权限,让规划、建设、监督三权分离,使权利在阳光下运作。

在保障、基建、监审三个部门内部,以规范管理权力为重点,细化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坚持严格按规范、按程序、按制度开展工作,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促进基建管理健康发展。

严密的制度还需要人的积极主动的执行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加强思想沟通和工作沟通也是基建管理的重要方面,使“三方”向着共同的目标,主动工作,解决问题,分权而不“分家”,制约而不“制死”。

建设廉洁网络。七二五所构建了业主和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廉洁保障体系。业主组织所有参与所内基建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会议,向各方公开研究所基建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做到管理公开、责任公开,承建方、监理方及供货方做出廉洁承诺。营造工程的廉洁氛围,督促建设和施工单位把精力放到工程建设中,从大环境上保证总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

理念:科学保障自主发展

七二五所开展能力保障建设坚持科学保障,自主发展。基于科研产业布局“整体分散、相对集中”的地域特征,结合五大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七二五所在能力保障建设中,一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在洛阳高新区、洛新工业园区,建设特种装备产业、钛装备产业、橡塑复合材料产业、海绵钛等产业基地;另一方面从全所层面上统筹各种资源,对总部以外的北京、青岛、厦门、三亚、东莞等城市的研发、生产、经营、生活条件进行扩建和增建。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年均增速达30%的跨越发展过程中,七二五所立足现实需求,着眼未来发展,在修建厂房、配置设备、增添生产线时,充分预留发展空间,强调能力保障建设的前瞻性,切实增大保障实力的弹性空间。在双瑞精铸,由于自主规划时有预留,5000吨钛板带生产线稍作调整,产能即越万吨,海绵钛生产线同样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七二五所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创新引进。海绵钛生产线上的还原蒸馏设备,引进的是当时先进的5吨炉,经过自主研发改进一下子产能达到10吨,仅此一项创新就使得原来5000吨生产线,在增加20%投资的条件下,实现产能翻番。

实施:精益管理严控过程

“过程受控,结果一定可控。”这是所党委书记、保障条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马玉璞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指导基本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详细计划。“我们贯彻精益管理,从计划做起,我们的计划精确到每一天”。保障处处长徐健如是说。工程管理是和计划的实施融汇在一起的。一个工程项目从图纸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决算到资料归档,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提前做好计划,针对所内每年同时开工多项建设工程,每季度以文件形式下发季度工作计划,把总体目标一层层分解为单项目标,单项工作一层层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制定以天为单位的更细致合理节点计划,通过每天现场巡视,以天为节点检查施工单位的现场实际进度。

例会制度。每月月初专项组领导组织召开专项月例会,涉及基建管理的所内相关部门和驻外机构通过视频同时参会。各部门领导汇报本月的完成情况、下月的工作安排,针对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场为主。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为国家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7.3万M2,总投资五个多亿,项目组成员全部到施工现场办公,保障处、监审处两个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全力配合现场管理,第一时间现场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全方位、全过程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通过历时两年的努力,工程质量荣获省优质结构,并被评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2011年2月开工的一个车间,建筑面积近万平米,工期仅150天,正是通过对进度的计划管理、主动管理,完全按照合同工期一次通过洛阳市质量监督站的验收,并荣获“洛阳市优质结构”。

效果:国家满意伙伴信任

科研保障能力跨越提升。七二五所对舰船结构钢及配套材料研究、焊接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钛合金研究、铝铜合金研究、材料成型工艺研究、减振降噪隐身材料研究、非金属复合材料研究、特种功能材料研究、材料表征及评价研究、综合信息保障条件、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舰船特种涂料研究等专业均进行了规划,建筑面积5万多平米,新增国际先进设备400多台/套,使七二五所研究条件与国际水平接轨。

产业能力日益增强。10年间在洛阳、青岛、厦门、北京等地建设10个产业基地,新增研发生产先进设备5000多台/套,支撑了特种装备产业、钛产业、橡塑复合材料产业、防腐与水处理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的快速发展,各产业走到各自细分市场的前列。

在科研产业能力极大提高的同时,职工生活条件也同步提升。仅“十一五”期间在洛阳、青岛等地新建住宅1096套,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在职和离退休员工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员工生活质量,也吸引了高科技人才来所工作,形成了全所和谐发展的氛围。

目前,七二五所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集科研与产业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打造百亿集团的目标前进。保障能力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光荣,相信七二五所的建设管理团队,必将继续锐意进取、以更加精益的工作,不辱使命,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