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杨春

四川省泸县一中杨春

沟通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大英百科全书》里说: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对于小学教师,有效沟通是指师生双方要相互尊重、信任、接纳对方。也就是说,学生能认识到老师对他们教育要求的正确性,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且表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里;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和动机,站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去透析学生的心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离不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传统背景下的沟通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沟通

笔者认为,传统背景下的沟通,由于师生地位的不平等性、教师地位的强势性,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大多仅限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沟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双向的、互动的沟通,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问题得到越来越清楚的理解,不仅是师生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有沟通,在这个沟通过程,他们会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出现头脑风暴,进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师生间有效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方

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老师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窥探学生的心里活动,发现教学锲机,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会觉得老师很亲近,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不仅如此,学生还会把这种亲近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来,作为学习的动力并对该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记》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记得去年,我刚教这两个班的时候,学生对以前的数学老师很依赖,感情很深,从他们的眼神、回答问题的语气、以及平时的招呼等方面,可以看出根本“不卖我的帐”,甚至还有个别同学给我取外号,想和我对着干。试想,我如果不走近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直接采取“高压”的方式来处理,后果可想而知,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的。学生能够对以前的老师产生感情,说明他们是懂事、听话的孩子,只要你能做好,能让他们从心底服你,他们同样也能对你产生浓厚的感情。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近了他们的心里。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里和学生谈心,询问他们听懂当天的内容没有,鼓励他们多问,只要有学生来问,我都耐心、细致的给他们讲;给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己进行评价,集体想办法来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困难,鼓励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提一些建议,设计家庭作业布置形式;只要学生需要帮助,我都尽量的、诚心的去帮助学生。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多数同学开始喜欢我,对数学学习的投入程度明显增强了,在期末的检测中,两个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2.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的教师,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和学生加强沟通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丰富阅历,采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引精据典等形式通过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向学生传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我班上有个孩子,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由于受到爷爷、奶奶、妈妈的影响,对他父亲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和后妈更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有一次,他和班上的同学说到后妈的时候,他仅扬言要把他后妈的孩子掐死,多么可怕的想法,这个孩子的思想已经发生严重的扭曲,和他沟通刻不容缓。针对这件事情,我多次找他谈话,向他讲做人的道理,用事实列举后妈对他的好:衣服天天换洗、到学校来帮他升旗、给他弄好吃的、来开家长会……每次他都能认识到一些,走时眼圈红红的,还不忘记给老师说声谢谢。后来,我给他爸交谈的过程中得知,他现在要听话些了,并能主动喊后妈为阿姨,有时还能和他们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学习习惯也比以前好多了……。我想,迟早有一天,他会实现喊“阿姨”到“妈妈”的转变,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只要我们老师不放弃对他的教育。

三、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不断跨越障碍的过程

师生间沟通的障碍来自于沟通的一方或双方错误的沟通立场,而这种错误的沟通立场又通过错误的沟通语言表现出来。在师生沟通中,老师不要一味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经验和习惯都能够带来良好的沟通效果。有一次,小胡和语文老师在办公室谈话。小胡是一个头脑比较聪明但有些懒的学生,不喜欢做家庭作业,这次的作业又没有完成。老师:“为什么又不完成作业?不要以为你有点聪明就不得了,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学生,要读就读,不读就给我回去……”小胡一声不吭的站在那里,老师越说越越气,谈话陷入了僵局。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一些驾轻就熟、脱口而出的语言,成了“杀手”式的语言信息,阻碍了师生沟通的效果。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一种强势话语权的态度,用一些威胁、训诫、讽刺、揭露等语言进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使问题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有效沟通的探索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老师首先是要“蹲下来”“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坦诚的态度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得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反馈。众所周知,在强权之下只会逼迫学生说出假话,以及导致师生的不信任关系,这样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较近的心理距离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这是首先要做的工作。

2.建立全方位的有效沟通网络

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沟通的人、沟通的时间,沟通的方式成为三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沟通的人应当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这些沟通的有效进行,都极其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其中,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最为重要的沟通。其次,沟通的方式应当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上的谈话、可以是课后的闲谈、也可以是课间的交流。沟通的方式应当尽量多地拓展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课堂语言的正式交流,可以是网络上的交流,可以是课余的闲谈,可以是面对面的谈心……

3.建立有效的互动的机制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所以说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就要给学生留下充分交流的空间,预设在学生的回答中会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利于沟通的气氛,有一位名师做得好,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想法时,不用举手,鼓励站起来就说,这样,他的课堂上火花不断,精彩回答不断。

4.捕捉语言中的关键细节

在课堂中,在学生的语言中会包含一些关键的细节,作为老师就要善于捕捉这些细节,作出恰当的反馈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在这里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而要更加注重课堂生成,还要根据课堂中的生成改变教学策略。有的老师把这种说法叫做课堂捕虫。捕捉这样的关键细节,让沟通更为有效。

5.倾听与换位思考

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与诉求,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在这样的深度整合下,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作为教师,要以同理心的角度,以一个学生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的一些想法,这样才能得到一些学生自己的深切感受,只有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走近学生,才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沟通。

6.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沟通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沟通,其中教师的表情、体态语言也在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教师面如铁板,这样使沟通难以进行,往往造成一个沉闷的课堂。所以说,老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之中,注重教师自己向学生传递的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对沟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课堂中,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富的体态语言,面带微笑,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下,沟通会更为有效地进行。在数学课中,老师的肢体语言往往对情境的创设、对语意的理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师生沟通”双方的地位很难平等,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更好的为“课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