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柴可夫斯基钢琴曲之《六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8-18
/ 2

浅议柴可夫斯基钢琴曲之《六月》

孔晓飞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中有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本文以他的《四季》套曲之一《六月船歌》为研究对象,从论述《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入手,分析了钢琴曲《六月》的艺术特征,并就钢琴曲《六月》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四季》;《六月船歌》;艺术特征;练习方法

在世界音乐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没有“音乐之父”巴赫的地位崇高,没有“音乐神童”莫扎特的魅力永恒,没有“钢琴诗人”肖邦的风格隽永,也没有钢琴“炫技大师”李斯特的高超演奏技艺。但是,他被19世纪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推为俄罗斯艺术中仅次于占据首位的列夫·托尔斯泰而名列第二;二十世纪80年代,音乐爱好者把他的名字排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至21世纪仍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就是彼得依里奇·柴科夫斯基,一个响亮的名字!

柴可夫斯基虽然是“最不典型”的俄罗斯作曲家,因为他的音乐掺进了太多的欧洲主流音乐的元素,但他的作品往往最容易体现俄罗斯的特征,十二首小品组成的四季足以充分表达他那敏感而不凡的内心。钢琴套曲《四季》就是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的名曲,短小精致,内容丰富,在世界钢琴名曲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钢琴爱好者的喜爱,成为钢琴学习者必学的曲目之一。据说,当时柴科夫斯基创作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及时付稿,让仆人在每个月底提醒自己写一首钢琴曲。但是,在六月和十一月时缺少创作灵感,便用手头已写成的《船歌》和《雪橇》来代替。而且这两首乐曲还成了“十二月”中最广泛为流传的两首。《四季》中最有名的当属“六月船歌”,这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而且很伤感的音乐。六月应该是一个欢快和高温的季节,但船歌却是那样的平静,让人的心一下子沉下来,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俄罗斯的某个清凉的别墅区的湖边,在湖光涟漪之间听这首音乐,音乐和时空交错在一起,让人分不出音乐内外有什么区别。笔者在学习钢琴套曲《四季》时,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本文重点就《六月船歌》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钢琴曲《六月》的创作背景

1875年冬,三十五岁的柴科夫斯基正值创作的盛年。他的作品博得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赞誉。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Nouvelliste)主编M·贝纳德从俄罗斯诗人的诗中选出十二首内容与每个月的节令相关并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准备在1876年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每期刊登一首,于此同时,还要刊登一首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钢琴曲。于是他向柴科夫斯基约稿,并将准备选登的诗寄给柴科夫斯基,请他每月按节令写一首钢琴曲,与诗同时发表。柴科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的一首钢琴曲的那一天,他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贝纳德。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六月和十一月不能激起他的创作灵感。其中他用《船歌》作为六月的一曲,六月,俄罗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候宜人,大地一片葱绿,野花散发着芬芳。这一时期,柴科夫斯基的心境较好,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望着醉人的美景,动人的旋律油然而生。柴科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船歌”体裁,并以之命名。这只曲现成为十二曲中最为脍灸人口的曲子之一。

二、钢琴曲《六月》的艺术特征

《四季》的十二首作品,旋律优美,织体多样,和声丰富,色彩绚丽,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五彩缤纷的风俗画,生动地反映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侧面。有些是描写人民生活的画面(二月——狂欢节,八月——收获,九月——狩猎,十二月——圣诞节),有些是描述还在劳动的俄罗斯农民(七月——割草者之歌,十一月——雪撬),有些是对大自然景色的抒写(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白夜),也有的是纯粹的抒情小曲(一月——壁炉旁,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在这些总的讲有些忧郁伤感的作品里(当然,也有欢快明朗的段落),作曲家根据时令的特点,在几幅诗意的图画里,把对逝去的青春和消磨的生命的惋惜,哲理性地表现出来。其中以盛夏六月《船歌》为代表,抒发了柴科夫斯基的充满明朗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感情。船歌在最初时是指意大利水域威尼斯贡杜拉(一种黑色平底、首尾微翘的单桨狭长木船,称“贡杜拉”)船夫的歌曲,贡杜拉船夫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称为“巴卡罗尔”,意译为“船歌”。最初的船歌音调悠长、优美、抒情,节拍为6/8拍,调式则为小调式,伴奏节奏型模仿船身均匀摇摆和摇桨的动作,富于律动。而柴科夫斯基则按照俄罗斯民族风格,重新处理了船歌体裁,这首船歌没有采用6/8拍子,而是用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平稳的4/4拍子的节奏,来表现俄罗斯自己的平底船均匀划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悠长而甜美的旋律就像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着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生活在辽阔国土上的俄罗斯人民的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笔者下文以此为例,谈谈钢琴套曲钢琴曲《六月》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

三、钢琴曲《六月》的演奏要点和练习方法

《六月船歌》描绘的是夏日的夜晚,人们坐在小船上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悠闲荡漾之情景。从钢琴演奏的角度来看,若想演奏好这首作品,我认为除了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以外,还要强调一些特定的演奏技术。如:Legato(连奏)的演奏技术,具体可理解为基本的钢琴技术和歌唱性的表现方法。对于这一演奏技术的深刻理解,对演奏歌唱性音乐是很有益处的。根据笔者的经验,《六月船歌》虽然不属于那种炫技类的作品,但演奏者必须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与演奏,去感受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内涵。我认为演奏这首作品首先要学会将旋律从心底悠然地唱出来,

(下转第64页)

(上接第55页)

并努力地通过指尖控制键盘,手指尽量贴键,把情深意长的旋律从手指尖“流”出来。

全曲的再现部由反向主题动机开始,并且通过属七和弦形成“承上启下”的作用将首部主题引出(52-53小节)。

再现部同首部无明显差异,只是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对位化的和声织体(56小节)。旋律声部与内声部旋律线条在进行的方向与力度的对比上,犹如两人倾心对话般地相互呼应,主题形象与首部保持统一。强调歌唱性演奏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再现部主题旋律已不再陌生,因此演奏上应强调坐手的中声部,以突出音乐的层次感。特别要注意几处同音换指(65小节),一定要遵照原有指法去演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连奏,从而达到如歌的境界。

再现部之后音乐进入尾声。该段落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声部与高声部主要是体现和声的色彩,中声部是通过音阶的级进下行而形成的旋律线。演奏时必须善于区分不同的音色,右手大指触键要深一些,使旋律抒展开,将高声部和弦的上方音用小指弹出明亮的质感(83-91小节,仿佛是夜幕降临时在星光的伴随下小船开始远去。

末尾乐句交替出现主与属两个和弦(92小节),和声语言变得平和起来。并且借用了插部中连续切分的节奏,将船歌的律动又一次浮现。最后,由右手的琶音将主和弦的稳定性在渐弱中做最后陈述(92-99小节)。犹如船儿渐渐远去,在微波的拍打声中消失在迷人的夜空中……

通过上述演奏,《六月船歌》就仿佛潺潺的清泉在时空彼端深遂而善感的心灵中涓涓流淌,带我们展开想像的双翅在梦幻般的世界中遨游。

[1]钱仁康编注.《柴科夫斯基曲<四季>》[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2]赵屏国编著.《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演奏与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3]埃弗里特·赫尔姆著.《柴科夫斯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