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进课堂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民族文化进课堂浅谈

黄颢

黄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民族中学533700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冲击,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在寻求解决方法时,学校教育成为了最具优势的选择。把民族文化引入课堂,实现教育与文化的整合,让民族文化在教育中得到系统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借助民族文化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在民族文化进课堂实践中亦存在着困境,如何克服困难使得民族文化顺利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

【关键词】民族文化课堂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80-02

一、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维系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民族文化可以凝聚文明精华,传承生活智慧,是反映民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如今的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下,物质泛滥的生活领域使得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在遗忘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因而,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这一任务已经是刻不容缓。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活动便应运而生。民族文化进课堂希望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教育层施行民族文化教育,这将会极大的有利于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二、民族文化进课堂的价值与意义

(一)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是民族在生存、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己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在传统社会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完成,但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制度却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脱节,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日渐式微。在学校课程中除了进行大众知识、主流学术知识的教学外,若是可以应积极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开设符合本地区学生发展的各种民族文化课程,将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并使学生了解、掌握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将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我国在课程改革中要求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民族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的课程中学习,有助于学生把生活与学习经验更好的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发展。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这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就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民族文化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开设未能形成常态化。民族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需要长时间进行文化熏陶,并不是在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但是很多学校因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民族文化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因教学任务、升学压力、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在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中,很多学校在开设民族文化相关课程课时,没有能够形成常态化,仅仅只是每周每班安排一节课,或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一些民族文化的宣传。民族文化课程不形成常态化,就无法形成对民族文化的系统学习,这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帮助不大,是无法取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真正效果的。二是经费不足。民族文化的学习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教材的置购、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都是需要经费支持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都发现了如没足够的经费搭建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大型宣传板、无法添置民族文化的各种乐器和传统服装,也没有资金聘请民间艺人到校讲课以及派遣教师外出学习等。很多学校的校舍环境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的需要,急需经费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在很多中学中都存在师资数量不足、教师课业工作量超负荷、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作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而即使是在师资数量充足的中学中,要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依旧存在着教师民族文化素养不高,民族文化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的民族文化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其所取得的成效。

四、民族文化进课堂问题的解决

(一)制定相关课程政策

课程政策是保证课程可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教育应制定相应的课程政策来保障,并使其课程的开设形成常态化。首先学校应该转变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对民族文化进课堂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程的安排上给民族文化相关课程足够的比例。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民族文化的教学抱有积极的工作热情,积极拥护民族文化课程政策的制定,为政策的制定和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教师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民族文化进课堂的重要主导力量,在对教师的培养上,除了要学习民族文化专业课,还要进行教师技能培养。在民族文化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发挥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学术研究、理论实践等,在教师技能培养方面,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以实业训练为主,加强与现有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交流合作,切实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具备较高理论修养,能够熟练掌握、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能力。学校应借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契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改革当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课程开发与创新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资金,学校可以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地方财政预算补助、社会力量支持等渠道来筹措。在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中,除了学校和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国家和政府也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为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除此之外,地方财政应把民族文化进课堂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补助,每年给予一定民族文化课程专项经费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由政府部门牵头,发挥动员其他部门,为民族文化进小学校园寻找企业、社团等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当地民族文化,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课程,并形成校园特色,以此来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投资。

五、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学校教育应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进课堂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保障,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为国家弘扬文化自信提供基础。但是民族文化进课堂想要真正取得成效,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在这一过程中,解决民族文化进小学课堂的主要阻碍,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参与。解决了阻碍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因素,才能保证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才能培养人们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民族文化进课堂是在学校教育中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效举措,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中,对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参考文献

[1].滕星.《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

[2].姜振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3].吴平.《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贵州省黔东南的调查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