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浅谈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

初忠勤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264100

摘要:工作中时刻离不开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两个问题,尽管两者都以学生的品德为研究对象而且相互影响,但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来说,是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互相包容的。德育教育研究的是教育的范畴,而心理教育研究的是发展的范畴,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仍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现代道德教育中,主要内容侧重于人的社会化教育,即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交往中的伦理准则,这必然会与心理学和心理教育产生联系。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教育实效性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

1.概念不同。我从事对美术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十年了,经常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经常查阅教育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概念不同,故而理论基础也不同。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引导他们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分辩善恶的能力以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而心理教育即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人格完善。

2.运用的方法不同。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方法有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树立榜样,通过选好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调节行为,提高修养;锻炼自我,即让学生通过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实际活动培养他们良好品德修养;提高自身修养,即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陶冶,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例如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除此之外还有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开展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心理评估、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对中小学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行为评定法、社会计量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和会谈法。

3.主要内容不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的内容不同,德育教育内容具体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例如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等。而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交往、择业指导、健康指导和障碍矫治等,目前学校里开展较多的是以心理咨询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也有以开设课程的形式来进行综合指导,例如大学开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1.大德育的概念。什么是教育?在我国讨论的比较多,有“大德育”和“小德育”之说,“小德育”认为德育教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而“大德育”将政治教育的内容。可见,心理教育是“大德育”教学中的一部分。

2.教育目的相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劳动者;要求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四有”新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独立的个性,即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3.心理教育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完善。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其显著特点就是教育者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以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这也是心理教育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许多人认为要板起脸颊训看,这种方式使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反感,心理压抑。要改变这种状况,开展心理教育并用心理教育的策略去从事德育工作,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完善。

三、心理教育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时德育工作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对德育工作形成双刃剑,负面影响有网络犯罪,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网络文化侵略,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宣传不良文化;传播色情信息;破坏国家安全,对网络迷恋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我们价值观和伦理精神,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校通过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成为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明星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中国教育展望.山东教育,2003。

[2]杜时忠德育十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王道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