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群体卫生防病宣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群体卫生防病宣传之我见

郑永源

郑永源(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211041)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50-02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一群体在为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城市承载功能、社会保障机制等处于规范的形成期,如何加强这一群体卫生防病管理,有针对性地普及基本的卫生防病常识,如何通过各种载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宣传,使其更新程式化思维,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尽快融入城市卫生管理的大环境,对前移传染病预防控制关口,减少传染病发生,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

一、当前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状况

流动人口大多无固定住所,居住条件差,饮食卫生得不到有效保证。受经济条件限制,这一群体均选择远离市区的城乡结合部租房居住,且多人或多家拥挤一室,缺乏卫生设备,饮食及饮水条件较差。由于该区域处于城市边角,也是城市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功能不齐全,设施不配套,居住区周围呈现垃圾遍地,污水漫路,空气混浊等现象,这些都是滋生各种传染病源的主要载体。同时,流动人口来至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很难得到优化和改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的医护人员,要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员居住环境要了如指掌,并做好分类登记,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思路,挖掘载体资源,创新宣传方式,为制定切实可行宣传计划打好基础。

二、影响疾病预防的主要因素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之一。由于制度和个人因素等机制的不健全,因而是城市卫生防病工作的一个重要群体。作为处于一线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着重要抓好影响因素的分析,准确把握主要原因,活化宣传载体与方式,努力为创新宣传思路,建立情感和亲情式宣传提供思想支撑。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流动人口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他(她)们首先是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来城市主要目标是挣钱养家,自认为身体强壮,疾病预防意识淡薄,且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思想认识还局限于居住地的小氛围环境。

二是客观条件影响。流动人员远离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打拚,居住环境恶劣,并非自愿而出于无奈,主在是承担家庭责任和受经济条件限制。

三是职业范围限制。大部分流动人员从事脏、苦、累的工作,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且受租住地条件限制,日常无消毒之举,这是衍生传染病源的途径之一。

四是行为习惯固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流动人口,由于农村基本生存条件的限制,很难改变程式化、不健康的思维习惯,始终将自己禁锢在租住区的小范围内,延续不规范的行为习惯,处于城市卫生防病要求的“真空区”,形成了区域性的疾病传染“根据地”。

五是文化素质差异。流动人群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40-60岁左右的人群,普遍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即使是新生代80、90后的流动人群,其文化程度也都是初中或高中,其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影响了宣传的渗透度。

三、确保宣传教育效果应把握的重点

找准切入点、看准目标点、抓准时效点,创新思路,因势利导,因人而宜,扎实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群体卫生防病宣传工作,着重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调研探思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机构和业务人员,要深入辖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摸清人员身份,了解其思想动态,通过面对面交流谈心,掌握其基本要求,了解其行为方式,分片划区形成个性化的宣传方案。

二是强化认识再定位。要结合流动人群生存状况,着重宣传疾病预防成本与疾病治疗成本的差异,宣传疾病预防重在平时,重在细节的注意要求,切实通过触及灵魂深处的深化宣传,改变其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调整疾病预防的思路定位,积极发挥流动人群在强化疾病预防宣传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是备好师资强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抽调业务能力强、技术精、口才好,有一定的亲和力的业务人员组成宣传教育小组,并将卫生防病知识演绎成日常生活常识,突出简单明了、易懂好记的宣传方式,实现宣传一个带动一片的目标效果。

四是创新载体强效果。针对流动人群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要通过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活化宣传内容,打造立体互动宣传平台的方式,将举办宣传讲座、印制宣传小册子、上门面对面宣传、社区宣传栏等载体交叉互动,力求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做到人人皆知全覆盖,以增强流动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卫生防病的好习惯,规范自己防病行为,从而减少和杜绝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五是流动平台促到位。为减少宣传盲区,要开展将宣传送企业、送学校、送田头、送集市、送社区等活动。针对流动群体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宣传活动延伸至每个家庭,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线对线的形式,将卫生防病宣传工作拓展至每个角落,辐射至大街小巷、千家万户,真正把卫生防病宣传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