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学生的策略浅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批评学生的策略浅探

王卫红

批评学生的策略浅探

王卫红

(云南省峨山县第一中学云南峨山653200)

摘要:批评是教育学生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如何妥善批评学生?本文总结了多年从事思想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①允许学生犯点小错误;②要分析错误的心理特征;③一分为二,宽容为先;④正视自己,重在导行;⑤变批评为谈心,选准切入点;⑥赞美寓批评。

关键词:教育、批评、策略、爱

我们经常肯定的是赞扬教育,但不可否认,批评教育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在赞扬之后,批评更能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批评学生是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错误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批评学生?如何让学生在受批评之后心悦诚服,如沐春风呢?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批评教育学生的策略和经验。在此抛砖引玉,欢迎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一、允许学生犯点小错误

在教育实践中,有的学生听话、守纪,老师比较省心。有的学生就不那么听话,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总是让老师悬着操不完的心。

怎样看待学生犯错误呢?我以为学生犯点小错误是允许的。何以言之?犯错误是一次体验。从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可见“长智”的前提是先“吃一堑”。只要“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学生自己认识到犯错误的危害后,就成了他的精神财富,“智”,就是从总结教教训中长出来的。

犯错误表明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从未见过的事物生出好奇之心,是人的天性。好奇,往往是创造性的激活源。学生如果对外物熟视无睹、麻木不仁,那反而是件坏事,说明他缺乏求知的热情和创新的激情。因此,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把它引导到创造的正确轨道上来。

当然,教师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不是鼓励学生去犯错误。犯错误是难免的,但不能犯相同的错误,更不能对错误不以为然。如果小错误不断,且不思悔改,难免有一天会铸成大错。

二、要分析错误的心理特征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学术知识等方面的批评教育。但要做好心理教育还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心理问题与德育的关系,二是当今的形势变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中学心理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品质教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纪律问题、作风问题来处理,致使教育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我认为二者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等圆”关系,而是一种交叉关系。具体来说,第一,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但它的标准则是以德育内容为基础的;而健康的心理更有益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际效果的取得。第二,德育教育也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就学校德育而言,一旦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将有助于增强德育的科学根基,使学校德育有可能越上一个新的层面。第三,学校德育主要是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负责,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要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终身幸福负责。第四,德育的主要方法倚重于他人科学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则是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能量,来发展自己。

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学校德育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而学校德育一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了,那就如国家教委有位领导同志所称:势必带来中国学校德育的一场革命。

三、一分为二,宽容为先

多数学生倍受父母骄宠,滋长了他们骄纵任性、刁蛮专横的行为作风。因此,在许多班集体里,同学之间往往缺乏相互宽容的合作精神,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心存芥蒂斤斤计较,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前课后经常教育学生:要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一员,要时时处处以班集体利益为重,对已对人都要一分为二,对人要宽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学生,同样“宽容”为先,努力批评教育他们。通过这些努力,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他人,互相宽容和谅解,形成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的心理特征。这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是非常有用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违纪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现象,并非有预谋的行为。老师应慎重地考虑到这一点,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宜大动干戈,可采用沉默的方式表明已发现他的行为,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或者会意地一笑,自然而然地走到他身边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老师的意图暗中传递给学生。这样,师生的情感容易沟通,也不会因为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

在批评学生时,安慰和宽恕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老师的批评要有真诚劝慰或给学生留下自省的余地。多摆事实,少加评论,平等待人,不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批评要留有余地,以便灵活机智地进行教育。老师在批评学生前必须进行认真地调查,在分清是非,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的前提下,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心理,批评既要把理说透,又要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不留下心理创伤。

四、正视自己,重在导行

正视自己,才能善待别人。“只有当青少年学会了不仅留心观察周围世界,而且留心观察自己本身,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他的精神力量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在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同学相处,矛盾纷争在所难免,矛盾产生时,即便错在对方,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情势,而不应以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再看看自己哪些行为触犯了对方,然后主动承认错误消除隔阂。通过这些批评教育使学生理解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宽容,才能增进团结,才能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五、变批评为谈心,选准切入点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这交流和沟通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既使学生敢于谈出自己的心理话,又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掌握娴熟的谈心技巧和谈心方式了,这里首先就有一个找准谈心的切入点问题。我以为,这是谈心成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心角度的正确切入,就等于达到了谈心成功的一半,或者可以说成功谈心就由此而开始了。

教师找学生谈心,大都抱着良好的愿望而进行的。然而事实证明,光有好的愿望而没有好的方式,片面切入、错误切入,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就是我们要找准切入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谈心话题的正确切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切入点的可接受性。切入的话题要考虑学生是否接受得了,切入话题必须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鼓励、理解。粗暴的方法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得的效果只能是学生心灵的封闭,拒绝表露,进而拒绝接受。其次切入点应该是有方向的,有的放矢的。切入并不是不着边际,泛泛而谈,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性格、年龄、性别、情绪等因素的干扰,切入点必须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需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再次,切入点应该和问题的实质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过渡。应该有一个不明显的引带,由副题很顺利地引入正题,层层递进,以期达到目的。最后,切入点应该是充满爱心的。谈心话题不管是是从哪一点上切入,教师应该始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爱学生,是教师谈心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毫无爱心的教师不可能去考虑采用什么办法让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作为谈心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成功谈心的一半,应该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注重的问题,它在谈心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要远大于这个“切入”的问题本身的意义和作用。

六、赞美寓批评

老师批评学生大多是先“扬”后“抑”,但因为“扬”与“抑”的脱节,加之该法的频繁使用,以致学生一听到“扬”就会想到“又是老一套”,根本感觉不到老师的诚心,更不会有被激励的感受,批评当然谈不上出效果。但若在把批评寓于赞美中,效果就不同了。老师诚挚的赞美把批评转化为建议,更容易敲开犯错学生紧闭的心扉,而被欣然接纳。

教育的核心是爱。总之,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中的美丽,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要让我们的苦口良药变成了师生关系的障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