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隐性感染者筛查报告

/ 1

结核隐性感染者筛查报告

刘庆勇

刘庆勇(山东省泰安监狱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214-02

1背景

某单位现有323人,自2006年以来结核病人数量有明显增加趋势。

2筛查目的和意义

(1)掌握单位目前结核病的发病和传播情况。

(2)掌握单位目前潜伏结核感染率。

使该单位的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有效的基础上,最终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单位的正常秩序。

3方案设计

前期工作

(1)个人信息表流调表,对有可疑症状者作三涂一培。

(2)TST试验。

(3)T-SPOT.TB试验,TB-SA试验,HIV筛查。

(4)对TST≥10mm者以及T-SPOT.TB试验阳性或TB-SA试验阳性者,进行胸透或拍X光片。

(5)分离的菌株药物敏感试验。

(6)结核杆菌进行基因分型。

资料整理

(1)对实验数据和调查表资料综合整理分析。

(2)界定出需要预防性治疗和跟踪随访人员范围。

后期工作

(1)对确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2)潜伏性结核感染者给予干预性预防治疗。

(3)对重点人群进行密切临床和放射学随访。

信息调查

对自2006年以来住院人员的病例进行了抽样检查,了解结核病人在医院的治疗情况。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

4结果

(1)临床症状

对323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剔除11名活动性结核病人,只对其312人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统计。99人有不同临床症状表现,66.7%的人有咳嗽症状,23人有咳嗽时间记录,咳嗽时间为2天-104周不等,19人咳嗽时间4周以上。

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管理

①诊断:通过查阅住院结核病人住院病例,结核病人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胸透、X光片、临床症状,无病人痰分枝杆菌检查结果。

②治疗:通过查阅住院病人病例,临床治疗都是按照联合用药原则。

③病人管理:病人确诊后都进行了住院治疗,出院后病人的治疗,患者每天接受监督服药,直至疗程结束。

(2)试验结果

①HIV筛查

323人HIV筛查结果:全部为阴性。

②TST试验

323人做结素试验,11人以前已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人,1人洗过澡无结素试验结果,311人TST试验结果被纳入分析。TST试验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10mm,≥20mm,分别占90.3%,81.4%,10.3%。

③T-SPOT.TB试验

323人做T-SPOT.TB试验,11人本次筛查前已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人,1人标本凝血,311人T-SPOT.TB试验结果被纳入分析。

④分枝杆菌培养

实验室对52人78份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3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⑤3株临床分离菌株实验室检查结果

(3)讨论

①在发达国家,有高危因素的结核潜隐感染者,通过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90%的机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人。

②发展中国家将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投入到发现治疗传染源方面,很少开展化学预防。

③严峻的形势使化学预防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结核病患病情况

①323名人员目前已确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13人,其中菌阳肺结核病人3例(新发3例)。

②本单位活动性结核病期间罹患率为4025/10万。(13/323)

③期间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929/10万。(3/323)

④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

潜伏结核感染情况

①TST试验反应潜伏结核感染率为81.4%。(253/311)

②以T-SPOT.TB试验结果阳性为标准,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6.5%(79/298)

③如果按照两步法,即对TST试验阳性者再以T-SPOT.TB试验作为确认试验界定预防治疗的对象,判断潜伏结核感染率只有24.5%(73/298),按两步法推算结核隐性感染的前提条件是假设TST试验阴性一定未感染结核,因此可能低估潜伏结核感染率。

结核病的传播情况

①部分现症结核病人,是由内源性复燃引起的。

②部分病人不能排除互相传播而引起感染发病。

5结论和采取措施

(1)结论

①单位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6.5%。

②结核病患病情况:结核病期间罹患率为4025/10万(13/323),期间菌阳肺结核罹患率为929/10万。(3/323)

③结核病传播情况:a.部分现症结核病人是由内源性复燃引起的;b.部分病人不能排除互相传播而引起感染发病。

(2)采取措施

①现症结核病人规范治疗、潜伏结核感染者预防治疗、重点人群密切跟踪随访、结核病人的转诊管理。

②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③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④开展IEC(信息,教育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