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朱蓉李常红

西安三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利国利民的好项目,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水利信息化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信息化逐渐成为日常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水土的保护和紧急防洪减灾的重要信息手段和技术支持,要想让水利工程更好的利国利民,就必须注重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信息资源规划

1.水利信息建设的目标

我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的,针对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目标,沿着这些目标,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土监测和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3S技术,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水土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全面的一体化的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其次,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建立好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定位系统。第三,建立国家级的防洪救灾的指挥系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灾情勘测工作、天气预测工作、旱情汛情洪水预报工作等,建设好防洪调度系统,灾情处理系统。第四,建设全国范围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将强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的政务监督和惩处系统。第六,要建立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第七,做好水利工程的统筹规划。第八,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第九,建设好农村乡镇的水利信息一体化。

2.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F.W.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或事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显然,搞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首先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3.水利信息化资源规划原则

如下所示;一是应用先导的原则。基于信息技术的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业务应用发展的最终体现,唯有满足应用要求,才能确保系统科学建设。二是分步实施原则。整体推进水利信息化,但由于其涉及面广,需要分层次与阶段性的水利目标,实现分布实施。三是资源共享原则。基于资源共享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开放化,为促使系统长足发展,应当对应用功能,以及信息服务等展开标准化。四是安全优先的原则。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信息系统满足安全需求后,再兼顾其他需求。五是适度前瞻的原则。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对此,水利信息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应当做到前瞻性,为水利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与基础保障,从而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活力。六是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行业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施等,将现有信息资源作用最大程度发挥,提高信息资源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力度,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社会服务忽思平的提升。当前大部分的部门,均设立了信息化应用系统,作用发挥存在差异,应当加强各应用系统资源的整合,确保现有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七是建设管理并重原则。加强现有系统运行管理的同时,还需加强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水利信息化效益最大程度发挥。

4.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路线

(一)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

以往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以各自为政建设模式,以及系统分建专用模式为主。各个系统独立储存与使用业务数据,资源严重分散,存在信息孤岛,共享程度低下。为处理资源分散问题,提出了数据流分析操作。规划前的左右数据流、上下与内外数据流分析,将转变为定量与定性分析,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集中采集、存储、管理、使用核心业务数据,支持跨地区与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系统,从而对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构建主体数据库

通过水利工程、珠江水文与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库,以及历史大洪水数据库、珠江水质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可明确掌握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调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数据信息情况。流域各省(区)以多种形式在水利工程、水文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基础,初步设立起水水源地、功能区、取水、排污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珠江治理开发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与水利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与面向报表设立的数据库不同,面向业务主题设立的主体数据库,实现了以往系统分建专用数据库的综合、重构。规划设计主体数据库相对繁琐,不仅要分析、调研数据来源,围绕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标准,确保数据完整与准确;还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最终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成效。初次之外,还需加强统一化数据标准,以及稳定性数据机构的设立,确保程序在不依赖数据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主题数据库实现个应用系统集成、信息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主体数据库升级为数据仓库,知识管理支持等功能也随之拓展。

5.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法

(一)任务

通过分析业务活动需求,以及职能域的选定,规范业务过程,设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系统数据模型、系统功能模型等应用系统信息模型。设立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以及建立概念数据库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用户视图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等数据标准化体系。基于信息资源规划总体设计的工作部署,如图2所示;信息资源规划主要由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等环节组成。需求分析包括业务模型、业务分析任务;系统建模涉及功能建模、数据模型、体系结构模型几项任务。同时包括网络工程总体方案、数据库工程总体方案,与应用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编制工作。

(二)共享数据模型设立

共享数据模型建立步骤如下所示;一是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根据主题划分用户视图分组,并将其定义为实体大组,在其基础上设立概念数据模型。二是规范数据结构,根据业务需要,深入分析实体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同时基本表,最后设立逻辑数据模型。三是规范数据元素,加强对基本表组成的审核,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元素标准,归置到基本表内。

结语

信息资源规划从水利发展全局角度,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省级水利信息化统一的数据标准、稳定的信息资源模型及完备的省级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为省级水利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静.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其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2]吴铁坚.浅谈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J].建筑与发展,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