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120”疾病谱调查研究与决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急诊“120”疾病谱调查研究与决策

姚造极

姚造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50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各科急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常见急诊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的流行趋势及不同季节各科急诊疾病的构成。方法:对2006-2010年接诊的病历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发病时间。不同年龄组及危重病人构成进行统计.绘制图表,分析各个疾病谱是如何构成。结果:急诊病人排在前5为的是急性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占94.45%;男女比例为1.62∶1;年龄组中以30-39岁组最多,其次为40-49岁组;急诊病人以10.11.12.1月最多,7月最少。结论:了解了疾病谱的流行趋势和构成可增加我们国家的病人的存活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也能体现我们国家的医学技术和医疗水平。

【关键词】疾病谱分析调查规律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67-03

为研究疾病的规律,探讨疾病谱的构成及特点对疾病展开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急诊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的由来,降低的急诊死亡率,有利于提高我国病人的致死率,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对国家的医学方面不仅仅有大大的帮助;还加强我国的医学水平和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来自本院急救中心的出诊抢救登记记录,研究对象为2006-1-1至2010-12-31的所有接诊病例.

1.2研究方法对接诊病人按不同类别疾病的救诊高峰、发病时间、不同年龄、及危重病人的构成进行系统统计,绘制图表、统计处理,探索急、危、重病人的疾病构成及变化。根据我院急诊分诊特点,对急诊病人统计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分类体系。统计学方法根据病例所属病种、年龄、性别、年、月份,分别进行统计,制成频数表,软件计算,用计算构成比的统计学方法分病种构成梯次[1]。

2结果

2.1疾病分类共计接诊病人154711例,排在前5位的是急性损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详细请见表(1)。

表12006—2010年接诊病分类(例)

2.2急诊病人的性别、年龄分布

男性病人33124例,占61.83%,女性病人20445例,占38.17%,男女比例为1.62:1。年龄组分为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以上的8个年龄段,分别占11.00%、15.86%、17.45%、14.58%、12.91%、13.24%、9.63%、5.33%。外伤以20-49岁为主,占71%;急性中毒以20-49岁为主,占66%;脑.心血管的以50-79岁的为主,占68%;消化道急诊以20-29及50-69岁的为主;占18.29%,呼吸道急诊以60岁以上为主18、29%;除内科其他系统疾病外,其他主要病种患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

2.3急诊病种的月分布

急救患者以10、11、12、1月份为最多,11月份达最高峰,3785例;7月最少,为1724例。外伤以10月份最多,2229例;3月最少,为641例;循环系统以1、3、10月份最多,3月为最高峰,为344例,7月份最少,117例左右;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急诊患者每月都较为稳定的数量;呼吸系统急诊以5、10、11、12份最多,10月份达最高峰,273例;中毒以2.8.9月最多,分别为115-108-143,11月份最少。

表2急诊病种的月分布

3讨论

3.1急诊“120”是急诊临床病例的重要来源。联网区域的急诊患者域的急诊患者通过急诊“120”这个纽带和桥梁,源源不断输入急诊科,从而达急诊科。从而达到为专科和病房提供病源的效应。急诊“120”起动的快慢,救治启动的快慢,救治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急诊临床的综合效益。通过急诊“120”通过急诊“急诊120”给急诊临床提供了一份清晰的急诊疾病谱[3]。

3.2急诊“120”救治的疾病谱:第一位病种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急诊、括冠心病、猝死、晕厥原发性高压病、高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二位病种是急性损伤,外伤又包括刀伤、枪伤、烫伤、枪伤、烫伤、塌方、坠楼和暴力,同时还包括颅脑损伤和骨折等。这些病例反映了患者除斗殴外和交通意外、与违章违规、安全意安全意识识淡漠也有关。第三位的病种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反流病、胃炎、胆囊炎和胆石症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除了与环发展除了与环境、遗传、基因、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外,往往还与饮外,往往还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应强调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习惯,尽量少吃或不吃含有亚硝酸盐、多环碳氢化合物、3-4苯并芘,黄曲-4苯并芘,黄霉素和含滑石粉的食物,如:腌菜、油煎食物、烟熏食品、物、烟熏食品、霉变的粮食和含有滑石粉的大米等等。节制烟酒和辛辣食品,烟酒和辛辣食品,控制食盐的食量,注意饮水和食品的卫生质量,这烟酒和辛辣食品,些都是预防疾病的必要措施。第四位病种是:呼吸系统是:呼吸系统疾病有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尘肺等;若得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若得不到及时控制或病情迁延恶化将发展成为肺心病、肺气肿、呼吸衰竭、心衰、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人死亡的五大病因之一,而气管炎、肺气肿则是该系统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2种。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第五位病种是中毒,如食物中毒,酒精中毒、农药精中毒、安眠药中毒和煤气、氨气和氯气中毒等,其中以酒精中毒最多,安眠药中毒次之;农药中毒、CO中毒,应引起重视。通过与其他的医院比较发现,院前急救均以外伤、脑、心血管、脑、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道、呼吸道急诊为主要的救治病种,在疾病谱中占70%-99%,这说明各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有共同之处,这为制定全国通用的院前急救教材提高了科学依据[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灾害医学、重症医学、复苏医学相联系,成为一门新兴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口逐渐老龄化的今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院前急救快速反应与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其抢救成败本有影响社会等政治的稳定意义。[6]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内科疾病中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求日显突出,而消化道出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急腹症等传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却呈现稳定趋势。外科急诊中,多发伤和骨折等创伤性疾病比例近年也显著增高,创伤已成为院前急救的主要救治病种之一。其致伤因素多由交通和工业事故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社会行为因素对疾病分布变化的影响较大,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更应注意精神文明建设。青年人要加强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行动迟缓,极易受伤,则应特别注意行动忌急,动作均应缓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摔伤、骨折等外伤性疾患[7]。随着城市老龄化,重视提高急救质量,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应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关注,老年人的院前急救也是重中之中[8]。急救人员未到达的等待时间是挽救生命最有效最宝贵的黄金时间,也是院前复苏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所以第一目击者参与院前心肺复苏对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9]。急诊科工作量大、节奏快、紧张度高,护士时时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队伍需要年轻化,年轻意味着有精力,但经验不足,专科护理技术不成熟,处理紧急护理问题的能力低,同时缺乏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管理者必须必须科学安排急诊护理人员,使其在总体上达到数量、年龄、能力层次基本合理化,采用灵活、快捷的人力调配机制,确保急诊抢救护理工作。高年资护士由于家庭负担重,再经数年的急诊倒班,身心健康状况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多数相继调离急诊岗位。因此,想要建立一支强有力而稳定的急诊护理人力队伍,就必须对科内不同层次的护士建立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以适应不同年资和不同班次护理岗位的需求。对低护龄护士着重培训常见急诊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和沟通技巧等,对高年资护士着重培训重大抢救的配合、现代设备和技术的掌握和其它突发情况的处理,限期考核通过,考核成绩与个人业绩挂钩,保证急诊护士在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方面能及时跟上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学习科学的急诊抢救护理程序,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决策护理,改变被动服务现状。疾病谱也显示了急救工作的两个重要特点。首先,院前急救既不是单纯的内科疾病诊治,也不是单一的外科处理,而是一门独立的临床专科;同时,院前急救的医疗和护理人员也不同于普通的内、外科专科医生和护士[4]。因此,应参考各地区的疾病谱统计结果:①制定各种危重症尤其是常见危重的抢救、诊治和护理预案,达到急诊诊疗的标准化,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和复训,以全面提高院前急救的诊断、救和护理能力;②以疾病谱为依据,对急救设备的配备进行调整及加强,做到有备无患,全面提高应急能力;③针对目前院前急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严重多发伤、心肺复苏等设立科研课题,促进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理的发展,提高院前急救的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④根据疾病谱构成及季节变化规律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理论及诊治水平。此外,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也为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各项政策、合理配备人员提供科学依据[5]。

参考文献

[1]邹向阳,张晓明,张桂玲,王孝刚,王阿罗,崔华荣,高路,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63.

[2]陈志强,陈国明,何青玲,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301。

[3]石家骥,372例急诊“120”患者抢救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4):232。

[4]郝璐,尹文,黄杨,尚磊,杨林,孙静,55650例急诊病例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对策,journalofnursingmar、2008(5):l23。

[5]彭博,申海鹰,陈淑芳,2437例院前急救疾病谱流行病学一般性回顾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181

[6]王蓓,王野,张春玲,陈家庆,黄霞,成都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与反应对策,四川医学,2004,25(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