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余涵芬

余涵芬

长沙市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护,观察组加强整体、全面的急诊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对照组为8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治疗安全性,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护理;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ARF)在临床较为多发和常见,机械通气为有效救治方法,因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对急诊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后的保障[1]。本次研究选择急性呼吸衰竭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及整体、全面的急诊护理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3.6)岁。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0年制定的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符合。颅脑外伤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重症哮喘5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4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经口气管插管75例,经鼻气管插管5例。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情程度对呼吸机参数和模式进行设定。对照组行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全面的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密切病情监护观察患者胸廓活动度、呼吸频率及与呼吸机同步情况。定时肺部听诊,判断两侧罗音、呼吸音等有无改变。若胸廓渐趋饱满或相同潮气量呼吸音有减弱表现、胸廓减小,提示有严重过度换气。加强心率、血压变化的观察,患者在机械通气初期自主呼吸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常有心率增快、低血压表现。需及时纠正恶性心律失调,观察心脏功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注意体征、神志变化的观察,若患者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提示呼吸可能与呼吸机不同步,需及时调整;若患者病情好转后,有面色潮红、兴奋,需警惕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2]。

1.2.2气道干预建立人工气道可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通气,但却有一定的气道损伤、感染几率,或导管脱落加重病情,故对护理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气道湿化:可选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设置相对湿度为100%,温度为36-38度。吸痰:吸痰前需行高浓度吸氧,选择正确的吸痰方法,动作需迅速、轻柔,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吸痰后高浓度吸氧,至血压、心率恢复至吸痰前水平。管道消毒及气囊护理: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定期做消毒后管道细菌培养,定期检查气囊压力,设置低于25mmHg。撤机干预:撤机前依据病情指导患者行呼吸肌训练,如呼吸肌耐力及收缩力等,避免呼吸肌在撤机疲劳,出现呼吸机依赖现象。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可渐降低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48h后可逐渐完成撤机操作,避免拔管后发生喉痉挛、喉炎等并发症。可适当给予肌松剂和镇静剂应用,以使气道的高反应性降低,防止气压伤。

1.2.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口腔护理:每日行2-3次口服护理,依据口腔pH高低选择清洗液,避免感染。导管固定:检查导管插入深度,避免上下滑动或脱出损伤气管黏膜。压疮及尿路感染:协助患者翻身,定时叩背,对受压部位按摩,鼓励患者有效咳嗽,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防止尿路感染及压疮形成。

1.2.4心理干预患者因过分担心病情及预防,恐惧、焦虑心理严重,护理人员需就机械通气的优势、必要性、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减少主观人机对抗。鼓励患者行自主呼吸锻炼,树立自主呼吸信心,保持早期安全撤机[3]。

1.2.5营养干预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能量巨大消耗,极易并发感染,故需对患者行合理有效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饮食以清炎、易消化、低盐、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为主,以增强机体耐受力及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同时需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及有无便秘,确保成功完成治疗。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对照组为8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胃肠胀气、精神恐惧、口干、面部皮肤受压红肿)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临床救护情况比较

组别n并发症率[n(%)]上机时间(x±s)

观察组501(2)*7±2*

对照组506(12)9±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常见急危症类型中,急性呼吸衰竭占有一定的发生比例,由各种肺部急性突发性病变引起短时间内气体严重交换障碍,引起CO2潴留或/和急性缺氧所致,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治的同时,加强整体、全面的急诊护理干预是确保预后的关键环节[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密切病情观察,行针对性的气道干预,加强并发症观察及预防,行积极护理干预及营养支持,结果显示,观察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加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治疗安全性,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2]陈荣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02(12):188.

[3]杨阳,刘跃建.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疗效预测性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4]乔东梅,董利霞,薛霞,等.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ARF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杂志,2008,8(2):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