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谈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

张新志

张新志

(河西学院医学院生理病理教研室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医学素质教育的科学合理有序组织开展,对我国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在校学生群体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改善优化具备深刻影响,本文将会围绕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展开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医学素质教育;改革;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R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40-02

从基础性学理内涵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素质教育本身是以提高被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本身借由对遗传性因素、环境性因素以及教育性因素的综合运用,借由讲解传授基础性理论知识、培养基础性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塑造基础性科学研究精神与人文精神等实践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了目标学生群体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支持了人类文化理念与目标学生个体自身内在心理品质和外在生活环境之间的充分融合,为支持和助力目标学生个体实现长期稳定优质的综合性成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围绕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展开了简要的综述分析。

1.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理论界定

1.1素质的基本内涵

关于素质的基本内涵,理论性学术研究界通常存在两种基本认识:

第一,认为“素质”是人类个体受先天性因素影响而获取和具备的基础性解剖生理特点,其具体涉及的内容要素包含人体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人体运动感觉器官解剖生理特点,以及人体大脑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等多个基本方面。从来源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素质”是人类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影响作用之下而具体获取的,是人的先天禀赋,能够对人类个体自身实际获取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造成极其显著且深刻的影响干预[1]。

第二,“素质”是独立公民个体,或者是某些特定社会实践领域的专门性人才,借由接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或者是教育训练性因素的影响而具体获取的,具备长期性,以及稳定性特点的基本品质,其具体包含的内容,涉及了政治品质、知识品质、生理品质,以及心理品质等多个具体方面,对独立人类个体在真实化社会实践环境中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具备显著且深刻的影响干预作用。

1.2医学素质的基本内涵

所谓“医学素质”,就是要在做好针对特定人类个体对象的“素质”建设引导工作环节基础上,密切结合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和现代临床医学职业活动的实际需求,具体组织开展的医学专业化素质教育督导工作,“医学素质”培养建设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质量,对我国医学事业领域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发展质具备显著且深刻的影响干预作用[2]。

在具体开展“医学素质”的培养建设工作环节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做好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工作与医学专业实践应用技能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支持和确保接受教育的目标学生个体,在医学专业综合性素质能力层面能够获取到表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3]。

1.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从现代教育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素质教育”是在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基础教育思想指导理念,其在具体化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实现了对目标受教育对象自身综合素质表现状态的全面充分关注,为我国现代医学事业领域从业者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改善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基础实践策略

第一,想要在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切实督导我国现有的医学专业领域教育工作者,在自身日常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转变优化自身实际秉持的医学教育思想指导理念,在完成针对目标学生群体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督导环节基础之上,切实关注目标学生群体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成长发展,为学生自身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创造支持条件[4]。

第二,想要在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切实督导我国现有的医学专业领域教育工作者,在具体规划设定日常化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中,切实做好理论知识性教学内容与应用技能性教学内容的平衡设置,提升对目标学生群体临床医学专业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督导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力度[5]。

第三,想要在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切实督导我国现有的医学专业领域教育工作者,切实针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在校学生群体组织开展适当程度的人文素质思想理念的教育督导工作,支持和确保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

3.结语

针对素质教育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论题,本文择取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理论界定,以及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基础实践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构筑和提供经验性参考借鉴支持条件。切实做好医学素质教育改革实践工作,对于支持和确保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珂.基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整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体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43-45.

[2]陆媛,于德华,梁兴伦,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及成效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658-660.

[3]杨旭,赵明君,刘春灵.现代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2-13.

[4]关婷,郝徐杰,周庆环,等.“服务学习理论”下医学生素质教育与医院志愿服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4):15-16.

[5]黄梅,陈素琴,林波.高职院校实习护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