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药服药送服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论西药服药送服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韩志刚

韩志刚(山东邹平县长白中心卫生院山东邹平256206)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90-01

【摘要】药物的吸收不只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其吸收程度的优与劣和一同饮用的送服剂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西药服药时的送服剂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西药疗效水药物吸收

众所周知,在平日的服药当中,白开水是首选的服药送服剂。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有一大部分人并未意识到服药时所伴随一起饮用的饮品对药物吸收,分布,起效等等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由此而引发的各种不适症状也是屡见报端。在本文中,就西药送服剂对药物的疗效的影响做一些探讨。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自体外或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多数药物按简单扩散物理机制进入体内。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外,还与药物的性质有关。分子量小的(200D以下),脂溶性大的(油水分布系数大的),极性小的(不易离子化的)药物较易通过。药物多是弱酸性或弱碱性有机化合物,其离子化程度受其pKa(酸性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及其所在溶液的pH而定,这是影响药物跨膜被动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的一个可变因素。本文论述的药物是由口服进入体内,因此主要的吸收方式是以胃,小肠,大肠,直肠等部位进行吸收,而又以胃和小肠以及大肠的吸收为主。

一、胃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胃的吸收面积有限,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但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特别是溶液剂,有利于药物通过胃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较好。

二、小肠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极大,小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途径。故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都能释放,以得到良好的吸收。

三、大肠的结构与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比小肠小得多,不是药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行到结肠部位的大部分是缓释制剂、肠溶制剂或溶解度很小的药物残留部分。直肠下端近肛门处,血管丰富,是直肠给药的良好吸收部位。

四、就日常生活常用饮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分别论述

1水

吃药时难免要喝水,用什么样的水才科学,如果饮水不科学,还会影响药效。吃药喝水千万注意,否则事倍功半,前功尽弃。众所周知,用温开水服药是较常用的服药方式。然而,有些药是不能用热水送服的,如助消化药中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生酶、酵母片等含酶或益生菌的药物。这些药物受热后会失去大部分的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一定要记住这六类药不要碰热水。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维生素类。例如其中的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止咳糖浆类。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如果用热水服用,更易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疗效。活疫苗类。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含活性菌类。如乳酶生、整肠生、妈咪爱、丽珠肠乐等药物均含有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清热类中成药。

2茶

一般认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其能与药中的金属离子如钙、铁、铝、钴、铋结合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鞣酸还与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结合,影响抗菌活性,而且这两类抗生素会增加茶叶中茶碱的毒性,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生物碱麻黄素、阿托品;甙类洋地黄、;抗结核药利福平;阿司匹林、催眠药等都会与鞣酸发生反应,不能用茶水送服。茶类饮料中的鞣酸成分,可使许多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心脏病人服用洋地黄抗心衰,若与茶水同服,会使药物失效或引发中毒;治疗贫血的药物硫酸亚铁和枸橼酸铁铵等,各种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酵母、乳酶生等,与茶水同服,均可降低疗效。

3果汁

人们有时把一些药味苦或气味不太好闻的药物,同果汁一起给服用,殊不知,有些药物与果汁同服会对人体造成许多害处。消化不良时,应用的健胃大黄合剂,就是利用其苦味刺激舌部的味觉感受器,促进胃液分泌,达到增加食欲、增加消化的目的,如用果汁送服该药后,使该药的疗效降低或失去作用;用酸性的果汁送服治疗胃病的抗酸药物后,如碳酸钙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可因酸性的果汁中和碱性胃药的碱性,使药物减效或失效。

总之,果汁送服药物确实对人体的危害多,应该引起服药者的注意。因此,在服用药物时不宜用果汁饮料送服。即使患者想喝果汁饮料,亦在服用药物前或在服药后的两小时之外为宜。

4酒

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若与解热镇痛抗风湿类药物同服,可致胃粘膜水肿,出血、溃疡、甚致穿孔,如阿斯匹林与酒同服可致严重的胃出血。酒与扑热息痛:酒与扑热息痛同服可引起肝坏死。扑热息痛属胺类解热镇痛药,其正常半衰期为两小时左右,其大部分在肝代谢,服用常量时,由于机体解毒机制完整,不产生中毒性肝损坏,若与酒同服,造成肝脏的解毒功能负担更重,解毒机制受损损,扑热息痛的毒性羟胺中间产物如亚胺醌等,能使血经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带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和融血,并能与肝细胞上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损害肝细胞结构,乙醇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影响解毒功能。目前,含有扑热息痛的制剂有:感冒胶囊、速效感冒胶囊、等服用这些药物后,应严禁饮酒。总之,酒对药物有广泛的作用,有诸多禁忌,应尽量注意,为了健康着想。

参考文献

[1]药物体内过程.医学全在线.

[2]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药剂学),医学教育网.

[3]医生提示喝茶可促进维生素类药物吸收,药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