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陈海平

陈海平(东莞市黄江中学,广东东莞523000)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初中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形式。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如何把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把握以下四个问题:

一、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性

创新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阅读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在传统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放任自流式教学,即教师课堂布置阅读内容,学生课外随意阅读,由于缺乏教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所以学生达不到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还有些教师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代读,以讲代思,即教师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猜测,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其结果是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天赋被扼杀。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用学生自身的理解去研读作品,并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

二、阅读教学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通过以情引趣,以疑激思,以问启智,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如播放电视剧主题曲,用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了四大名著;也可向学生介绍一个精彩的章节,设置悬念,迫使学生不得不去看故事的前后,如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时,笔者就是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觉去看完的;还可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耳濡目染,让学生感受阅读意义。如阅读小说《红楼梦》时,当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葬花吟》的痴迷打动时,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思想因阅读而不断丰富时,那么阅读《红楼梦》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的趣味所在,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此外,教师通过举行演讲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读后感写作活动等途径,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使学生课外阅读变苦为乐,变少为多。

三、教授阅读技巧,培养创意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1.低处入手,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笔记法等。

精读法就是经过初读、细读、深读,直至熟读成诵,从而达到“使其言皆出自吾之口,使其意皆出自吾之心”(朱熹)。

略读法就是要求学生粗略阅读,了解要点,快中求知。为提高略读效率,学生必须养成三种良好的习惯:(1)默读;(2)整体认知;(3)注意力高度集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要学会运用精读和略读,确保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

笔记法包括语段摘录、目录索引、编写提纲、记录心得等,可长可短,形式多样。

2.高处着眼,教给学生一些作品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作品的方法有比较阅读法、拓展阅读法等。

比较阅读法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相关或相近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阅读,观其差异,找出矛盾的切入口,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作品的可比性有两类,一是同类之比,如《出师表》和《隆中对》是同写一个人的作品;高尔基的《海燕》与郑振铎的《海燕》是同一题目的作品。二是异类之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杨朔的《荔枝蜜》,异中求同,都是写无条件的奉献精神;《背影》和冰心的《笑》,同是写人与人之爱,同中求异。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比较,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畅所欲言,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阅读法就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后,要引导学生把视野由课内转入课外,及时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品味、感悟作者的创作思路和用笔之妙。如在学习《绿色蝈蝈》之后,针对学生喜欢昆虫的天性,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中关于蝉、蝴蝶、蜘蛛等章节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阅读

网络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阅读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世界文化是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捷径。借助网络这个快捷的信息平台,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网络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同时还是一个垃圾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筛选和监管,一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广大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自控性,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既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不良影响,从而戒除不健康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