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探索

何艳

云南省保山市腊勐小学678000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扩展见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识字教学课堂教学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

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由于处于童年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发育不完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认识到识字是一项基本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1.借助猜字谜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说成“二”加“1”等等;猜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同样的还有“一大二小——奈”、“一字十三点,难在怎么点——汁”、“一箭穿心——必”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2.利用图画识字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画,如教学“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还有“雨”、“嚣”等字,我就尽量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3.利用竞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定期在班上举办识字比赛,看哪个小组认识得最多。

4.利用游戏

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北风和小鱼》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风”、“小鱼”。结合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了十多个生字及几个词语。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又将“看谁送信快”、“词语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以精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探索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开放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仅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出发,阐释一下自己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一些思考,旨在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只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多总结、多学习,相信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例谈.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第13期。

[2]陈桂英小学语文自主识字教学浅谈.青海教育,2005,第2期。